尽力为外来人口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外来人口,对浙江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
”张定富说,取消暂住证,实行居住证制度,浙江高度重视。在《条例(草案)》起草过程中,吕祖善省长和王辉忠、葛慧君等省领导曾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指示。省公安厅、省法制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了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修改等工作。
浙江今年把《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草案)》列入一类立法项目,目的和初衷是“以人为本,保障流动人口在我省的各项权益,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公安服务和社会保障。”张定富这样告诉记者说。
居住证,含就学、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
和以前的暂住证制度相比,实行居住证制度会不会换汤不换药?自从浙江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消息传出后,经常有人这样充满疑问地问张定富处长。
就这一疑问,张定富说,他可以肯定地回答:不会。
“以前的暂住证,只是一种治安管理手段,没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张定富说,实行居住证制度以后,不管是临时居住证,还是居住证,除了治安管理的基本功能外,还有子女就学、计划生育服务、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也就是说,当地居民凭居民身份证去办的事情,外来人员凭临时居住证或居住证也能办。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的变化,张定富概括为,是从“管理”到“服务、保障、管理”的变化。
尽可能减少“门槛” 全省有效
根据《条例(草案)》,浙江的居住证将分两种:《浙江省临时居住证》和《浙江省居住证》。
“嘉兴有三种证,但我们在制定中认为,只分两种就行,尽可能简化一些环节。”张定富说。
在有效期上,也比暂住证有很大变化:《浙江省临时居住证》有效期3年,《浙江省居住证》有效期9年。
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门槛”,《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的初次申领以及签注、变更登记,都不得收取费用。
另外,居住证作为持有人的居住证明,全省范围内都有效。
含金量多少各地自定
张定富说,考虑到不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以及财政状况不同等原因,对持有居住证的人群,将享受到怎样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省里没有做统一规定,只是做原则性规定。
在第一章第五条,有这么一句话:其(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具体待遇,由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
对《浙江省居住证》的申领条件,《条例(草案)》也只做了原则性规定。
如在第一章第十二条:根据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定,在居住地投资创业或者属于居住地引进人才,以及具有专业技能和相应学历的流动人口,可以申领《浙江省居住证》;其他已取得《浙江省临时居住证》满三年,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并符合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的流动人口,可以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有利于各地根据需要吸纳人才
张定富说,条例实施后,各地会针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就学、住房等方面,作出相对应的、针对外来人员的规定,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外来人员,享受到的待遇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些不同、区别,主要取决于各地所需人才、本身财力等因素。这种灵活性,也更有利于城市根据自己的需要,吸引急需的人才。
比如,某城市特别需要某技术领域的“高级蓝领”,就可以对具备条件的外来人员,给出非常优惠的条件。
建立统一信息平台“摸家底”
实行居住证制度后,浙江还将建立全省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这个平台里,不仅会有流动人口的姓名、性别、户籍地址、现住址等基本信息,还将有婚姻状况、计划生育、劳动就业、随同的未满16周岁人员等信息。
“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张定富说,掌握了这个系统,就掌握了进入浙江的全部流动人口的信息,“摸清了家底”,便于更好地发展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比如,有多少孩子随父母来到浙江,我们的学校能不能容纳下,需要新增多少教学力量才能满足需求。”
>>>居住证·嘉兴模本
嘉兴新居民也能分享城市发展实惠
实行居住证制度改革,嘉兴作为浙江试点城市,走在了全省之先。
嘉兴这场改革的核心,是让更多的新居民,平等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
为此,嘉兴还专门成立了新居民事务局,作为外来人员服务管理综合性机构。
嘉兴居住证分三种:《临时居住证》、《居住证》和《专业员工居住证》。这三种居住证,申领的条件不一样,越往后,门槛越高,所享受的待遇也越高。
拿到临时居住证的人,可以享受免费的就业培训,和本地居民一样参加社会保险,免费获得艾滋病等特定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在街道和镇计生服务站享受免费计生服务。
居住证持有人,其孩子在居住地公立学校读书,可以减半缴纳借读费;在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就读,可凭政府发放的教育券免学杂费;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长大后还可以报考嘉兴市所属的各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
拿专业员工居住证的人,可以申请廉租住房或申购小户型经济适用房;持证10年以上,还可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子女到公立学校就读,可以免收借读费,在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的,由政府以教育券形式免缴学杂费。
>>>居住证·专家评说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副主任米红:
实行居住证制度对浙江非常必要
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户籍人口却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下降,呈现自由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而浙江企业发展迅猛,却急需大量的劳动力。
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正好满足了浙江经济发展劳动力资源缺乏的问题。也就是说,外来人口的流入,对浙江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因此,实行居住证制度,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尤其是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非常必要。
随着居住证改革,浙江还要随之进行更加细密的关联研究,探究人口结构、素质、分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所以,实行居住证制度后,不要一下子把“口子”开得太大,要考虑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保持协调发展。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亭:
居住证推行应纳入社会体制改革
三个农民抵不上一个城里人的消费。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让进城务工的农民,不只停留于城市“农民工”状态,将对拉动当前内需,推动农民转移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是一个进步,因为居住证的推行,意在给予外来人口更多的和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待遇。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良好愿望的实现,有赖于一系列配套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所谓户籍制度,要害并不在那个户口本,而在于和这个户口所表明的身份相联系的一系列福利和社会地位,比如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居住、就业等领域事实上的利益落差和不平等待遇。
如果改了居住证,却没有相应的制度变革配套,居住证不过是一个换了名称的本子而已。
居住证的推行,应纳入社会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现在到了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时候了,其中的突破口,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大行其道并延续至今的户籍制度。
希望居住证的推进,能够成为户籍改革乃至社会改革的先声和突破口。
省社科院、省情民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省政府咨询委员杨建华:
是直指“福利难题”的根本性改革
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群体。长期以来,他们是边缘人,但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浙江一直在努力促进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社会。
比如,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收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还尝试让外来人口共享社会政治权利。
但是,一个始终没有解决的难题,是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市民的社会福利。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虽一字之差,却是根本理念和社会政策导向的改变。这是一次直接指向“福利难题”的根本性改革。
居住证与社会保障、就业、子女就读、计划生育等挂钩。从暂住证到居住证,逐步实现居民在社会权利上的平等,使外来务工者从内心感到这个城市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对城市产生归属感;体现了以人为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这样一种社会公平的理念。
拿杭州来说,常住人口人均GDP已经达8000美元,已经到了建立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发展阶段,也到了让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机会和社会权利的时候。居住证制度,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