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江苏睢宁掀干部严管风暴 1年50多名干部被免职
稿源: 中国青年报   | 2009-04-13 08:07:10

  2008年10月11日,中共睢宁县委召开的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议,是一次让许多干部“从未这么紧张过”的会议。有机关单位和群众代表800多人旁听会议。 根据现场投票结果,会议当场对3名“最不受睢宁人民欢迎的单位”领导人作出免职处理。

  “喜争好斗善诉讼,干部之间不团结”。过去,位于苏北地区的睢宁县,干部作风散漫,民生诉求强烈,广大群众和干部用这句“顺口溜”来概括睢宁的民风与政风。

  在这种环境里,睢宁县信访量居高不下,一些民生问题无法解决。睢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苏省始终处于落后位置。在2007年江苏省52个县(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睢宁的人均GDP全省倒数第一。

  群众不满,干部有怨气。为了从根源上扭转这一局面,2006年起,睢宁县开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2007年3月,睢宁县被中央纪委确定为江苏省唯一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

  2008年春节后,睢宁颁下一道“禁酒令”,开始掀起了“严管干部”风暴。随后,睢宁县大胆尝试拉练工作法、强化社会监督、推行党务公开等,手段强硬,群众叫好。一年来,共有50多名干部被摘“乌纱帽”,有18名机关干部因为喝酒而“翻船”,其中包括民政局副局长和镇长。

  “没有效果,就有后果”,这是中共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对干部们说的一句话,如今已成为当地干部的口头禅。王天琦2006年调任睢宁县县长,2008年担任县委书记,被当地干部称作“睢宁的仇和”。

  2008年年底,中央组织部有关领导就“严管干部”制度专程赴睢宁调研,对睢宁“严管干部”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今年3月,睢宁县被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县”。

  坚决禁酒

  18名干部栽倒在“禁酒令”下

  睢宁喝酒风气较盛,机关干部也不例外。“上午10点就开始联系中午的酒场,中午还没喝完,就联系下一场酒。”睢宁县纪委书记唐健介绍说,长期以来,这是睢宁的一个顽疾。干部喝了酒之后,就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办事效率低,和老百姓冲突也多”。

  2007年下半年,一位在睢宁投资的外地客商,下午3点多来到县政府某部门办事。他找到喝醉酒的某科长时,这位科长竟对他说“我不是科长,科长没来”。这位客商气得打算撤资。2008年1月21日,睢宁县国土局一名职工酒后驾车,撞死撞伤5名放学回家的儿童。几件事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2008年1月底,睢宁县领导班子形成一致意见:严格执行“禁酒令”。

  2008年2月15日,睢宁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严格实行工作日禁酒的规定”红头文件,严禁机关干部在工作日午间饮酒。对第一次违反规定者,待岗3个月并责令写出书面检查;违反规定两次以上的,一律免职并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县纪委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禁酒办”,专门负责禁酒工作。

  “实际操作中没有待岗这个处分,发现直接免职。”县禁酒办主任荣保翠说。到去年年底,睢宁共有18名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因为中午喝酒被免职。18人中有县民政局副局长,有物资集团总经理,有小学副校长,还有一名镇长。

  被免职的岚山镇镇长叫吕祥清。2008年9月11日,他去邻近的安徽某县办理公务,中午吃饭时喝酒被举报。禁酒办查实此事后,吕祥清被免去镇长职务。2009年3月17日,吕祥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次只是碍于情面,“只喝了一点”,但自己受到的处分是合理的。“当时县里反复说了这是‘死命令’,是‘高压线’,肯定不能因为我的特殊情况就不处理。”吕祥清说,现在睢宁各部门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跟禁酒是分不开的,“如果当时说到做不到,就没有震慑力了”。

  处分18人集中在2008年上半年。从下半年开始,几乎无人举报干部喝酒的事情了。

  睢宁“禁酒”不存在例外。无论是接待外来投资的客商,还是下来视察工作的领导,都不开绿灯。“在睢宁,没有场合例外,没有人例外。”睢宁县县长王军说,作为礼貌,机关干部在吃午饭时,如果客人要求喝酒,客人可以喝,但自己不能喝。

  “在全国,说禁酒的地方不少,但真正做绝的,只有睢宁。”一位上级领导说。

  睢宁禁住了酒,除了铁律严格外,还因为规定本身比较合理。尽管不许喝酒,但并不限定饭菜的水准;禁酒只禁中午不禁晚上。

  “禁酒的目的是让机关干部更高效地工作,并不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睢宁县县长王军说。

  睢宁禁酒后,一名小学生画的儿童画被当地媒体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画的题目是“爸爸中午回家了”。

  拉练加问责

  “干部不好过,群众才好过”

  2008年5月,针对当地政风问题,睢宁县又出台5条禁令:一般公务不准用警车开道;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接待单位不准到边界迎送;领导干部不准参加奠基、开工、开业等庆典活动;领导干部一般不准题词、题字;领导干部的车辆不准闯红灯。

  这5条禁令,加上“禁酒令”,被称为“六不准”。

  “做县长时,我就在考虑,这个地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不愿在这里工作。”2006年4月从徐州市贾汪区区长调任睢宁县县长,2008年4月开始担任县委书记的王天琦说,睢宁落后,就是因为干部“太安逸,太好过了”。

  睢宁县位于江苏北部,下辖16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全省下游。2007年,在江苏52个县(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睢宁的人均GDP、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2位、52位、49位。

  王天琦说,江苏省对睢宁的发展一直相当重视,给予大力扶持,但是落后的惯性和部分干部的惰性叠加,使睢宁始终没能摆脱落后的境地。因此,要改变睢宁,先改变干部,“不把干部管好,政令如何推行?”

  为改变干部作风,睢宁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干部拉练工作法,出台了《拉练工作法实施意见》。

  所谓拉练工作法,就是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要求干部,打破8小时工作界限,不论白天黑夜,不论节假与否,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当地干部这样描述。

  一开始,不少干部对拉练工作法很不适应。王天琦在对古邳、魏集两镇的一次深夜突查中发现,两个镇的领导干部都回县城了,没有在镇政府值班。事后,王天琦写了一篇文章《难道这仅仅是值班问题吗》。文章质问:只有这两个镇存在这种现象吗?这种状态是在真拉练吗?领导干部应以何种状态投入大拉练?领导干部如何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待呢?

  经过磨练,睢宁的干部现在不仅适应了这种工作法,而且有了创新。如县城建部门推行了“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等。“工作上去,干部上去;工作下来,干部下来。”一位干部如此转述县里领导的要求。

  在推行拉练式工作的同时,睢宁县加大对干部问责的力度。2008年7月发生的“天天快运”事件,在睢宁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

  一天凌晨,县委一位领导接到一条当地居民发来的短信,反映其居住的小区内有个叫“天天快运”的物流公司,经常深更半夜吵嚷,影响群众休息,反映多次未得到解决。

  这位领导把短信转发给环保局局长,批示其处理。两天后,环保局称此事不归环保局管,建议县委县政府召开协调会。此后,县委派人调查发现,此处噪音扰民已有6年之久,群众反映多年,但一直遭到部门推诿扯皮,始终没有解决。其中环保局不但应该管,还应负主要责任。

  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是: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被免职或撤职处理,城管局、公安局、工商局相关单位责任人被待岗3个月。

  “天天快运”事件发生的前两周,睢宁县对禁烧秸秆不力的经济开发区两位副主任进行问责,免去了他们的职务。

  2008年10月21日,睢宁县委、县政府下发《领导干部问责办法》,明确领导干部问责的各种情形,对领导干部不作为、渎职等各种行为将作出严厉处分。2008年,睢宁近20名干部遭到问责。

  “为什么说群众好过,干部就一定要不好过呢?因为想让群众好过,干部就要勤奋,就要吃苦,那么就不会好过。”王天琦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