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棋布的城乡避灾场所
在北仑学苑社区,有一处依托社区教育学院建设的减灾避灾场所,其总面积达到2380平方米,内设有食堂、医务室、浴室等,并备有毛巾、被褥、草席、应急灯等日常生活用品和相关通讯设备,可同时接纳和安置500余名避灾人员。今年2月,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在考察时对该社区“避灾工程”表示充分肯定。
“避灾工程”建设是保证灾害来临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庇护,并给予基本生活救助的一项重要救灾工作措施。从2006年开始,我市全面启动避灾场所建设,依托各地现有的福利院、学校、村委会、电影院、超市及部队工程等,科学选址、整合资源、确保质量,已初步形成了扇形分布、树状管理、遍布城乡的理想布局。据介绍,全市累计投入“避灾工程”建设资金611.3万元,建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避灾场所1172个,总面积达137.06万平方米,可容纳灾民35.4万人。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大了救灾物资储备能力。目前,全市共建有三级储备仓库57个,面积31721平方米,储备有救灾帐篷625顶、棉被棉褥8762条、救生衣1829件、应急照明灯2965个、救生艇12艘等应急救灾物资。对于食品、饮用水等不易久存的动态物资,则与大型购物连锁单位签订灾前即时供应协议,要求上述商家确保质量、存量,随时供应。
此外,我市还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减灾安居工程建设,对我市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的危旧住房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全市按照“政府补一点、村集体经济出一点、亲朋好友借一点、受助户筹一点”的原则,每户平均补助1万元、市县两级6:4配套。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改造危旧住房5385户,投入资金5801.5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