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
公关公司全程介入的产业链
“想请人?有很多说道的。
如果你自己请,没有关系介绍是很难的。”当记者声称打算办论坛请经济学家时,多名业内人士这样“指点”。记者调查发现,围绕经济学家的一条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并日臻“完善”。记者在一家名为“专家演讲网”上看到,该网站直截了当地认为“名人演讲就是产业”。网站这样表述:名人演讲是一个全流程的系统操作,包括活动策划、媒体宣传、名人邀请、机构邀请、市场运作、现场管理、细节设计、后期服务等各个环节。
近日,北京某财经公关公司的沈经理透露:“很多公关公司的业务已不是简单地邀请专家,已不满足在经济学家要价基础上加收15%至40%的劳务费这点收入。他们可以做到‘大包’,包括请一两个‘大手’和若干二三流的专家‘撑场’,再到当地租场地,对现场进行设计,以及雇保安和现场管理等全部流程。”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公司仅在北京就不止百家。
环节一:专家媒体频亮相 身价跟着涨
北京某财经公关公司的沈经理给记者描述了“无名”经济学家被捧红的过程:
媒体据某热点话题采访一位尚不知名经济学家后,只要其观点在主流范围内,就有望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这位“无名”经济学家给外界留下了最初印象。接下来,其他媒体如果频繁对其采访,经济学家会非常配合。知名度提升了,身价也随之上涨。“一来二去,这位经济学家就因在某段时间里出镜率奇高,而名声大噪。”
“如果又被央视邀请,那这位经济学家往往就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容易接受地方媒体采访了。”
环节二:文人不便“谈钱” 公关公司出面
经济学家被媒体捧红后,邀请就多起来,公关公司随之粉墨登场。“经济学家毕竟是文人,还是比较清高的,不屑于或者不好直接与邀请方讨价还价。”
沈经理说,公关公司手中通常会掌握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经济学家。
环节三:“专家库”被垄断 资源相互调剂
“很多公关公司之间也经常联系,将一些资源进行调剂。”沈经理举例说,比如有活动方要请郎咸平,虽然A公司没有,但可向掌握郎咸平资源的B公司进行调剂,来满足邀请方的要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内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已经被我们‘一网打尽’了。不过,像厉以宁、吴敬琏这样老一辈的经济学家,是花多少钱也请不来的。”
多家媒体采访某经济学家后,其因在某段时间里出镜率奇高而名声大噪,身价也随之上涨,邀请就多起来,但经济学家毕竟是文人,不屑或者不好直接与邀请方讨价还价,公关公司随之粉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