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无门“田园梦”破灭
面对通州区农委和张家湾镇政府的强硬表态,张振等人非常无奈。一方面,法律保障不了耕地上建起的生态房,他们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很可能无效;另一方面,开发商经历多次整改后也无力偿还业主房款。
在索赔无门的情况下,业主间开始商讨自救对策。有一名李姓购房者说,房子已经被强拆,房款也打了水漂,现今只剩下从开发商手里租下的为期30年或50年的耕地,“无论如何这块地必须保住,用来种菜也行”。
然而,这种想法也只能是自我安慰。
据通州区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耕地上建设的生态房本身就是违法违规的,所以业主和开发商签订的承租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再者,谁破坏的耕地由谁复耕。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东华养生庄园”内的耕地已经被平整并铺上水泥路,大部分被强拆的房子均留有地基和大面积的墙根、砖头,只剩下少许真正的耕地可用来种菜。中国社科院农村问题专家表示,复耕的代价比重建还要大。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董正伟也表示,由于业主与开发商签订合同的标的物是违法建筑,所以合同将被判无效,业主权益也得不到法律保护。
京郊违规别墅群背后利益链
生态棚内是另一番田园景象。记者夏命群摄
“村民受益,业主舒心,开发商和村委会也有利可图”,这所谓的“一举多得”是生态房开发商经常挂在嘴边的词,也是生态房自2008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由于生态房地处郊区,地租远远低于城区,开发成本较低,另外加上城市居民重返田园的意愿十分强烈,这使得生态房从2008年以来相当火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京郊各区县就涌现出1万余栋生态房。
记者近日暗访了多家京郊生态园,发现这是一条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组建起来的“食物链”。现如今,生态房已确定要被强拆,刚刚形成的“食物链”也将随之断裂。
开发商盖生态房净利5000万元
昌平区兴寿镇肖村村北,一块占地510亩的耕地上密密麻麻规划建设了386栋日光大棚,每栋大棚的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和其他农业生态园一样,大棚内建有100多平方米的日光庭院,还留有二三百平方米的农用地供业主种植,非常适合老人养生和年轻市民周末度假休闲。
昨天,记者在名叫“肖村都市生态农业园”的施工现场看到,工程已经被兴寿镇政府叫停。工地上百余名工人有的玩牌,有的睡觉,镇政府的巡查车全天蹲守在路边,劝阻购房者进入。
记者从土地开发商——北京华来时代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土地租用合同了解到,这块地由该公司与肖村新成立的肖村经济合作社联合开发,前者投入4714.5万元租用肖村510亩耕地30年,用于特色农业推广、农业休闲、观光采摘、种植和养殖。
“如果按照标准的大棚进行生态开发,他们(开发商)将无利可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专家表示,但如果在耕地上建设生态房,以房屋转租或者销售的形式来开发,则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每栋40万元计算,肖村都市生态园386栋生态房共可获得1.5亿元的毛利,“刨去地租和建设成本,可净获利5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