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田野上的“阿拉”们
昨日下午,“欢乐的田野”第二届宁波市农村“种文化”成果展演在中山广场举行,舞蹈、小品、快板、舞龙等我市各县(市)区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让广大市民看到了“种文化”活动在我市结出的累累硕果。
当天下午,北仑新\街道高塘村的《盛世锣鼓》、镇海区庄市街道光明村的广场舞蹈《八面威风》、奉化市锦屏街道河头村的表演唱《科学发展换新颜》、江北区庄桥街道联群村的舞蹈《欢欣鼓舞》、鄞州区中和街道孙马村的小品《拆迁》、市群艺馆的排舞《摇动》、象山县丹东街道南门村的健身舞《长白铃鼓》、慈溪市古塘街道上傅村的男声组唱《红旗飘飘》、东钱湖镇韩岭村舞蹈《钱湖风筝》、镇海区骆驼街道团桥村的音乐快板《可敬可爱的女人花》、宁海县跃龙街道东方村的歌舞《国泰民安》以及余姚市朗霞街道新新村的舞龙《龙舞吉祥》在中山广场先后上演,吸引了上千名群众观看。
我市的“种文化”活动扎根于最真实的农村生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响应时代有所创新,如广场舞蹈《八面威风》以明朝抗倭为背景,再现了镇海军民布阵、战斗、凯旋等场面,该舞蹈曾获得浙江省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金奖;排舞《摇动》是我市“种文化”结出的又一硕果。在市群艺馆“群星课堂”的帮助下,我市田野山村到处可以看到农民在现代舞曲伴奏下大跳排舞,宁波农民跳的排舞还在全省大赛上获得过一等奖;《钱湖风筝》的表演者都是韩岭村的老年村民,他们的年龄均超过了50岁,年龄最大的有60多岁,这曲舞蹈是由老人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据悉,这些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普通村民,他们在劳作之余,积极参与“种文化”活动,他们表演的节目不仅活跃在村里的晒谷场上,还登上了城市的大舞台,在省市大赛上频频获奖,让城里人欣赏到了新农村的新文化。
我市“种文化”结硕果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象山,在原有文化专项资金和文化建设事业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文化发展基金,培训了1000名文体辅导员,以“散花式”、“种文化”形式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鄞州区将“种文化”活动与“星光工程”、“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工程”等活动结合起来,给当地农民提供了“文艺空间”,全区共建成1000多支业余文艺队,固定队员4万多人。鄞州还举办了“星光大舞台”活动,给农民送戏进城提供条件,让鄞州农民艺术从自娱自乐转而“送戏”进城市大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