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培育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13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615家,142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企业,引进共建研发机构30家。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其中一等奖4项。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2686件,授权量15824件,比上年分别增长40.3%和6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02件,增长58.8%。新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3个,新设立宁波创新团队8项,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培育农村科技服务机构10家,农业创新型企业14家,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镇10家,新认定星火示范基地10家。新增驰名商标6件,累计16件;新增省著名商标36件,累计331件;新认定市知名商标50件,累计783件。新增浙江名牌34件(其中区域名牌2件、服务业名牌1件),累计254件;新增市名牌127件,累计482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高校15所,其中普通高校13所,在校生(含研究生)13.7万人,比上年增长3.0%,博士点3个。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0%。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8.7%。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人数达到23.4万人,其中公办学校接纳16.4万人,占70.0%。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达到8万余人,招收新生3万余人,与普通高中招生数基本持平。成人学校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超过280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186所,在校生约29万人,占全市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27.0%。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1280所,在园幼儿22万余人,其中70%以上的幼儿在省等级以上幼儿园就读。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达到99%。44所幼儿园被评为首批省一级幼儿园,占全省的22.5%。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9.5万余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增进站博士后38人。年末全市人才总量78.5万人,比上年增长13.8%。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0万人,增长12.5%;高级职称人才2.8万人,增长16.7%;博士、博士后1534人,硕士14317人,各类专家2214人(包括柔性引进院士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61人,获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30人,正高职称专家2009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全市共有6个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和2个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创建县顺利通过了复查验收。为农民免费放映电影24682场,演出戏剧1000场,向12257户农村困难家庭赠送了21英寸电视机,为49793户低保户家庭免除了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和21021户低保户家庭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为28.2万户居民用户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姚剧《母亲》、越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甬剧《风雨祠堂》获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大奖,51件作品获省政府奖,182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市政府奖,其中宁波影视艺术中心拍摄的《名校》等3部作品获“飞天奖”,宁波电台老少广播阳光之声荣获全国优秀少儿广播频率奖项一等奖。举办了农民(农村外来务工者)电影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首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等重大节庆活动和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3000场,宁波逸夫剧院、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等三个市级主要剧场举办高雅艺术演出300余场,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建立了700多个流动图书馆。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实有病床2.3万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4.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6万人,注册护士1.3万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88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合率达97.1%,筹资与补偿水平稳步提高,全市人均筹资从上年的201元增加到218元。全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7.30/10万,婴儿死亡率4.3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79%。,均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全市举办了25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组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获金牌1枚、银牌3枚次、铜牌14枚;组队参加省青少年比赛,共获得181.5枚金牌、150枚银牌、123枚铜牌,总分4969分,双双位居全省第二。更新城市社区健身路径50个,新建村落健身路径600条,总数4600余条,建成各类球场400余个,行政村体育健身路径拥有率达95.0%。70%左右的城区公办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体育彩票销售额达7.8亿元,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