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案例
“垃圾婆”的改变
——社工金建波实务记录
“这个案例对我印象极为深刻,有多年不良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但很欣慰能有所进展,这都是开展社会工作所带来的改变。”金建波在记录中这样写道。
服务对象:是一位78岁的陈兰(化名),独居,有多年将捡来的垃圾堆放于家中的习惯。家中堆满了垃圾,苍蝇滋生,臭气熏天,令人触目惊心,周围居民苦不堪言。
分析成因:社区工作者对个案进行全面的预估,从个人系统、家庭系统、社会系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个人系统: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不健康,曾因车祸留下后遗症,对家人不信任,对周围的居民有敌意,以捡垃圾作为一种对抗的方式。
家庭系统:家人的关心不够,与儿子、媳妇相处不好,经常吵架。
社会系统:邻居对她的行为是深恶痛绝,都回避她,社会支持系统不够。
介入过程:针对个人,老人生理方面变化,社会工作的应对是送健康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定期走访,给予健康咨询。
针对家庭,老人心理方面变化。社会工作的应对是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通过海曙区政府买单的形式,会同人和心理刘老师对家人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改善目前生活状态为目的。多关心,多包容,每天一问候,每周一看望。
针对社区,社会工作的应对是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发挥楼道和谐员的作用,以接纳的态度,改善与陈阿婆的关系,进而引导她改变不良习惯。
工作模式: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技巧系统脱敏法。主要是有一个缓冲过程,让陈阿婆逐渐适应我们对她的改变。
首先,与陈阿婆沟通,第一步:接纳。
其次,经协商同意后,第二步:清理。
与她家人、楼道居民们一起,从清理走廊开始,进而房间,逐渐到客厅等。“阿婆,我们帮你。”“你以后要卖掉的,我们来处理,你这么大年纪了,别背垃圾上楼了,我们及时处理掉,好吗?”每当我们这么一说,阿婆慢慢也不唠叨了。
后来,陈阿婆思想有了变化,第三步:感动。
对于社区工作者的努力,和家人的关心,邻居的问候,阿婆开始慢慢改变了。有一次,她对我们说:“你们都对我这么好,这么亲切,我也应该回报社会,我以后会改的,年纪大了,也不捡垃圾了。”
现如今,社区工作者还是一如既往的对陈阿婆给予跟进服务,定期走访,了解她目前的状况,以便提供相应的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