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个个都唱“家乡美”,校本教材取材雷同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6-19 12:43:21

崇寿镇相公殿小学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到杭州湾了解人工湿地的情况。

  中国宁波网讯 我国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家乡美,最美是那家乡的水,清晨太阳照莲花水中睡,金珠银珠一串串……著名歌手汤灿的一曲《家乡美》,唱出了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热爱家乡之情。时下,我市一些中小学校涌现的校本教材,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家乡美”为主题,热爱家乡、了解家乡这本来是好事。但校本教材取材如果只限于此,取材雷同,就会陷入“同一首歌”的局限。

  现状篇

  介绍家乡的校本教材全市有几十种

  “学校也编写了乡土教材让孩子学,但孩子竟然说不出宁波的城市形象口号。”日前,一位读者打电话给记者。这位父亲说,他儿子所在学校编写了一本介绍家乡的校本教材,书里主要介绍了他们镇上的一些风土人情和文化名人,但最近,他拿着一所知名初中的入学测试题让儿子做,其中有一道题要求写出宁波的形象口号——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但马上要上六年级的儿子却说不上来。他觉得儿子所在学校编写的乡土教材如果能放眼大市,则会更好。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我市相当一部分学校都编写了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主题以“家乡美”为最多,初略算了一下,全市各中小学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不下几十种。奉化溪口中学编写了校本教材《话说剡溪》,介绍溪口秀美山川;北仑区蔚斗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光荣的学校》,内容涉及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名人志士;余姚梁弄镇中心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介绍梁弄的悠久历史;宁海西店初中编写了校本教材《西店,我的家乡》……

  这些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校本教材有一部分内容还比较严谨,里面详尽介绍了所在乡镇的历史,各种引用资料都标有出处。也有一部分只是从家乡挖出一些历史名人和典故,结集成册,就成了校本教材。有些名人,连市志里都找不到,有的典故,只是传说。而且校本教材里的语法、修辞、标点等都存在问题,让教材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有的学校一年出好几本教材

  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学校不仅已经出版的校本教材内容与其它学校雷同,而且出版速度也极快。昨天,记者登录我市多所中小学网站,发现一般学校都将出版校本教材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成绩。有的学校一年内就出了三本校本教材,仓促完成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

  校本教材不断增加的后果是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有的学校学生书包里竟然装着三四本校本教材,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一位曾参与校本教材编写的教师坦言:现在校本教材如同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主要是一些地方将开发校本教材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导致一些学校把开发校本课程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的开发上,把校本课程开发演变成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其实很多校本教材出版后就基本没有使用过,每个学生发一本后,剩下的多半发放给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和前来参观的同行了。

  优秀校本教材难走共享之路

  在一个区域内,历史文化具有共性,优秀的校本教材完全可以资源共享,但由于学校都想自己编书、出书、出成果,使一些优秀的校本教材难以被其他学校所接受。

  2008年10月,由高桥镇中心小学教师编写的国内第一本有关梁祝文化的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读本——《绚丽多彩的梁祝文化》在鄞州区举行了首发仪式,该校向我市八所被列为梁祝文化传承基地的学校赠送了该书,表达了与这些学校共享此教材的意愿。但两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学校愿意将《绚丽多彩的梁祝文化》一书用做梁祝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赠送的书也多被放在图书馆里。

  思考篇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在教材多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将注意力集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年只出过一本校本教材甚至多年不出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却也上得有声有色。

  这两天,慈溪市崇寿镇相公殿小学倪仁国校长格外兴奋,6月18日杭州湾湿地公园开园,他们学校有50名学生和8名老师被邀请去参加开园仪式,这是对该校开展的“杭州湾湿地”校本课程的肯定。

  据倪仁国校长介绍,相公殿小学地处杭州湾湿地边上,学校自2006年就开展了《杭州湾湿地保护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研究,开设了“杭州湾湿地”校本课程,并编写出了校本教材。该校从2007年起,四、五、六年级每周开一次“杭州湾湿地”课程。

  “我们的教材只编过一本,但我们的课程是与时俱进的,一开始,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湿地,2008年的教学重点是保护湿地鸟类,今年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年,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展现杭州湾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倪仁国校长说。他们学校校本课程的考核也很特别,比如上学期末,六年级同学收到的校本课程考核题便是:请学生写一条宣传保护杭州湾湿地的广告语。

  不出教材照样上校本课程

  三年前,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组建了“农村小学创意手工活动课程研究”课题小组,老师给学生上创意手工课时,就没有教材,孩子们带着剪刀、胶带等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与老师们一起设计制作,边学边做边玩……同样,下学期,该校将把发源于五乡镇的“四明内家拳”列为校本课程,在高年级学生中普及,没有教材,只采用幻灯片形式教授“内家拳操”。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