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自有乐趣在其中
一块《兰亭序》碑立在曹厚德的书桌旁,字迹娟秀,端庄凝重,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兰亭序》没什么两样,这是曹厚德亲手临摹并镌刻的。
很多年前,某文物单位向外宾出售《兰亭序》拓片,他向那里负责的老朋友索购,朋友答应:“好的,卖给你可以便宜些。”可等了几年,就是不见拓片踪影。曹厚德急了,立志自己刻一块,便委托朋友从浙江温岭运来青石。他舒心静气,厚积薄发,书丹临帖,落笔石面。收笔后,他又拿出刻碑勒石的本事,“叮叮当当”,花了一个月时间,一通字迹端庄圆润的兰亭碑便这样诞生了。
历史上题写书法的人不一定会刻碑,而能刻碑的人又不一定书法拿得出手,像曹厚德这样,临摹和镌刻均由一人完成的确实少见。
文物鉴赏家史树青先生看到后兴奋地题诗一首:“一卷兰亭奥旨微,古人临写百千回。最难曹子趁姿媚,不让书家较瘦肥”。史先生的“姿媚”,表达了这位文物鉴赏家的肯定。
1991年,曹厚德将兰亭拓好装裱好,前去杭州请沙孟海题签。沙老看后眼睛一亮,说:“这是你刻的?临得好,刻得也好,你这块和天一阁的兰亭不相上下,是宁波几块兰亭碑里比较好的。”
宁波有研习书画的传统,仅《兰亭序》古碑,现存至少有六块:天一阁两块、莲桥街藏海曙文保所、镇明路林宅、慈溪明鹤场和姜西溟各藏一块。据沙老讲,姜西溟所藏兰亭最好,碑有两块,一块为兰亭序,一块为题跋,亦可能是碑阴。姜西溟乃慈城人士,清初探花。
如今,曹厚德在宁波及国内的景点题写碑文有250多处,题写的对联、牌匾不计其数,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曹厚德无处不在”。他的书法被郑板桥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黄帝陵等地收藏。
他画的东门口、三江口等多幅小幅油画已成为宁波历史的珍贵见证。六十耳顺,退休归来,他开始了期待已久的书房生活。人生甲子,岁月轮回。人品、艺德、名望在外的曹厚德,在迎来周甲初度寿辰时,并未设宴,而是以别样的方式度过了这难忘的时刻。那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喝了些酒,似醉非醉,挥毫而就一首《六十初度书怀》:塑佛雕虫兴自高/幽情更寄一枝毫/三千废纸充饥腹/八百残钤作富豪/徒有浮名羞祖辈/别无长物付儿曹/刘伶酒德东方禄/典却衣衫沽浊醪。
一曲吟唱,激发情怀,引来70多位文人雅士唱和,珍珠美玉,盛赞有嘉,虽无推杯换盏之喧嚣,却有曲水流觞之雅趣。
闲暇时,他平仄低吟,竟创作六百余首诗作,自号“碌翁”,结集《碌翁诗稿》,有的诗作还入选《当代八百家诗词选》。
1980年,一部叙述李可染绘画生涯的纪录片到宁波拍摄,曹厚德陪同老先生来到溪口千丈岩,李可染见到此景激动地说:“走好多地方,没看到这么好的瀑布,这瀑布很入画,和我的画风很符合。”还嫌不够,老人家感慨地说:“行程十万无此景啊!”
曹厚德拿出自己的印谱给李可染看,当见到曹厚德给刘海粟刻的一方“落笔如翻扬子江”印时,李可染兴奋地说:“这是刘大师写给我的诗中句子。”曹厚德想起一次经朋友介绍,前去拜访刘海粟大师。刘先生知道曹厚德喜欢金石,便请他刻印,写下“落笔如翻扬子江”几个字。采访时曹厚德说:“那方印,我是不太满意的。给大画家刻印,不太敢动刀,很拘谨。”
学篆刻,大部分是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黑帮”,晚上无权参加任何会议,这反倒给了他充足的时间,他苦心专研刻印技艺,常常执刀走笔到深夜。十个春秋下来,刻印六七千枚。他为中央电视台书画院刻“新闻联播”等四枚印,其中“名段欣赏”印,已被戏曲频道连续使用9个年头,至今还出现在荧屏上。
曹厚德深知塑像没有资料的滋味,边做边积累。后来,他闭门三年,日夜兼程,苦心研读佛学知识,领悟造型艺术,与老友杨古城一道撰写出《中国佛像艺术》一书,洋洋百余万字,400多幅绘图,填补了国内佛教造像艺术的空白。书稿写好后,寄给赵朴初先生审阅,赵朴初看后很是兴奋,批示道:“一切费用由中国佛教协会出,有什么困难找我。”并题亲笔题写书名。《中国佛像艺术》对佛像艺术、手工、技术、技法等进行了全面地阐述,出版后多次再版印刷,受到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读者的欢迎。
《宁波古今胜迹楹联集》更是他历时30年搜集,共集纳1550副楹联,涉及园林、馆阁、书院、佛寺、神庙、祠堂、桥梁、戏台等名胜,他一副一副地抄写,一条一条地注释,现已截稿,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