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 社区减灾工作成效明显
海曙社区减灾活动深入人心。从2008年截至目前,段塘街道雄镇社区、南都社区,白云街道宝善社区相继被国家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政府在社区搭建减灾工作平台,结合社区实际工作,通过宣传和互动,提高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树立了“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的意识。许多居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普遍能接受社区的宣传引导,并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中。如段塘街道雄镇社区,在低洼地段一户老年居民家中安装了简易呼叫警报系统。台风期间,老年人家里进水,按响按纽,附近的志愿者在第一时间将老年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居民对此评价较高。
目前,该区设置了21个避灾中心(点),总面积42600平方米,建立了制度和物资储备,一旦灾害来临,可供灾民临时避灾置。
鄞州 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
针对基层特别是镇乡(街道)一级救灾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灾情报送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现状,鄞州大力推进镇乡(街道)救灾工作信息化建设。
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发的办法,投入40多万元对全区所有镇乡(街道)救灾信息化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和更新,配备了专用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等信息化硬件设备,有力促进了基层民政救灾信息化建设。
目前,全区22个镇乡(街道)、446个行政村(社区)都设有灾害信息员,灾害信息员人数达478人。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建立,使灾情报送工作责任到位,落实到人,保证了灾害信息准确、及时上报。
北仑 “小木屋”生动可爱
针对台风灾害,北仑区启动了11.6万户农居防灾能力的普查。在对每间房屋的防灾能力认定后,向农户发放防灾建议卡,每张建议卡上都有联系责任人的电话和转移地点、路线,确保农户及时安全撤离。
同时,北仑还确定了16个地质灾害点、51个低洼易淹区,并整合闲置学校、办公楼、村活动中心等现有资源,精心选择街道(乡镇)、村二级避灾场所,共建成“避灾中心”128个,总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可同时安置转移人员2万余名。
北仑区民政局除了在各个避灾场所张挂“避灾点”标识外,还在北仑之窗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了“避灾工程电子示意图”。全区9个街道(乡镇)128个避灾中心(点)都以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小木屋”的图标在地图上标识出来。
北仑做法得到了国家减灾委员会的高度评价。据悉,“大碶街道学苑社区避灾点模式”还将在全国推广。而学苑社区避灾点也成为国家民政部和亚洲基金会在我国仅有的两个“灾害管理公共合作项目”之一。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谢民亚 赖晶晶 方玲琳 徐科静 赵蓉婷 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