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消息于日前发布后,这一涉及我市3990余家事业单位近12万名工作人员的事业单位重大人事制度改革,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市人事局已开始分批对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市直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市直属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人事干部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培训。紧接着就将在全市各类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实施的事业单位身份管理制度,就此将退出历史舞台。
为何要进行岗位设置管理?
笔者从市人事局获悉,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中,对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也迫切要求制定岗位管理的政策规定,使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的需要,使事业单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二是为与事业单位“工改”政策相配套;三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需要,实现社会公益服务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事业单位岗位如何设置?
这次改革中,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三类,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每类岗位又分为不同的等级。
管理岗位:共为10个等级,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但根据我市副省级市实际情况,不设置一至二级职员岗位;在五级职员岗位中增设“五级A”职员岗位,对应事业单位现行局级副职领导职务,其岗位等级工资待遇问题按现行工资政策执行。
专业技术岗位:共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与现行事业单位职称制度相对应。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里实行数量控制和条件控制。
专业技术岗位将进行结构比例控制,这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市市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为2∶4∶4,县(市)区属事业单位为0.7∶4∶5.3。具体到每个事业单位的结构比例须按照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的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也有结构比例,其中二、三、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六、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九、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工勤技能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技术工岗位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技术工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