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齐心协力的机制
在推进“四点钟学校”的进程中,“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公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四点钟学校”的正常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大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区服务网络在江东已经形成。这网络中包含一系列高品质、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还包括由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军人等组成的“五老人员”和由学校教师和专业知识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团等社会人才资源。
“四点钟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更为它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知名品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东区先后出台了“四点钟学校”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从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办学条件、招生和学籍管理工作,到教育活动的开展、经费保障和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及风险管理机制、工作考核程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标准化建设,使之成为一种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四点钟学校”已先后被列为宁波市、浙江省标准化试点项目。
学校教育的延伸
如果说诞生之初,“四点钟学校”更多的是督促、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话,那么现在它已经转向为对孩子全面的素质培养,已成为孩子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第二课堂,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由此纳入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地带,成为学校教育有益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
江东各社区的“四点钟学校”可谓各具特色:紫鹃社区开辟“绿色网吧”,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卡,轮流上网,保证每个孩子健康安全上网;贺丞社区成立宁波首家“四点钟学校”少先队,细分为“爱心小队”、“护绿小队”、“小记者小队”等,还编出了我市第一本“四点钟学校”本土教材《小眼睛看白鹤》、《小眼睛看世博》;华侨城社区的“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被中国科协授予“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荣誉称号;东海花园社区则设置富有特色的威风锣鼓、外教英语、越剧京戏等才艺培训;惊驾社区组成音乐、舞蹈、武术、美术、书法、计算机等兴趣小组……
随着“四点钟学校”影响力的扩大,它已不局限于一个校舍、一个活动场所,成为一个开放有序的教育活动空间。在江东区“2010年暑期活动菜单上”,记者看到了各街道排列着的密密麻麻的活动,其中东柳街道竟有149项,一系列活动令人目不暇接。
家住华侨城社区、在东郊中心小学就读的党毓娟小朋友对记者说:“平时放学后不仅有老师辅导作业,而且可参加读书会,学习书画、棋艺,做手工,还可以练习兵乓球、做机器人模型,我非常喜欢来这里。”
学生家长李亦丹则表示:“社区‘四点钟学校’内容丰富、不流于形式,孩子很开心,家长很放心,社会很称心。”
宁波日报记者陈朝霞实习生陆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