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故事自东汉盛传不衰
接着,探访团一行来到享有“江南第一庙”美誉的曹娥庙。这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曹娥投江寻父的故事,自东汉流传至今,盛传不衰,远播海外。
给探访团当导游的任革娟,已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说起这里的一切,她如数家珍。她告诉大家,人们出于对曹娥孝行的缅怀和纪念,每逢她投江救父之日,各地群众便自发地汇聚到曹娥庙,进行传统的纪念活动。久而久之,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日至廿二日,就成为曹娥庙庙会期,热闹异常。
曹娥庙始建于东汉,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屡次重建、扩建,才形成如今的规模。曹娥庙有近2000年的文化积淀,除了建筑宏伟外,庙中的雕刻和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饮誉海内外。探访团对这座庙能保护得如此完好,赞叹不已。
作为一名教师,杭州江心岛实验学校的鲍盼觉得自己参加这次慈孝典故探源活动非常有意义。她说,在曹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这与中小学的德育教育相吻合。如布置作业让孩子为父母洗一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等,都是向孩子们倡导孝文化。
当代孝行
“浙江骄傲”张杰感动志愿者
如今,上虞也涌现出许多践行“慈孝文化”的人物和事迹,慈孝行探访团的成员们十分希望与这些当代典范面对面接触与采访。
“上虞的曹秋芳是少年孝德标兵的代表,而要说对‘慈文化’的最好诠释,则是83岁的张杰老先生。”上虞乡贤文化研究会的会长陈秋强向记者推荐,“这位在香港以卖大闸蟹、茶叶蛋谋生,却在20多年来资助家乡教育事业1200余万元的老人,至今已建起18幢教学楼,让15000多名学生受惠。2005年,他当选为10位‘浙江骄傲’之一。”
陈会长现场联系了张杰老先生,十分幸运,老先生昨天正好在上虞。探访团一行人来到上虞百官街道胜利路社区,在门口刚巧遇上蹒跚而出的张杰老先生。他先向志愿者赠送了一本厚重的《爱乡楷模》,上面有介绍他的资料和照片。
老人十分健谈,回忆了他在香港创业的艰辛,述说了他资助家乡教育的原因。
“我深刻地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当年由于家境贫寒,我的几个儿女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以他们一开始做过纺织工人、摆过地摊,吃过许多苦头。上世纪80年代我回到家乡时,看到教育事业比较落后,就联想到自己的儿女。我想让家乡的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老先生的话十分质朴,却令所有志愿者动容。
志愿者刘祖惠激动地握住老先生的手,连声说:“您太了不起了!我们都该向您致敬!”几位大学生志愿者更是纷纷要求与老先生合影,表示会以他的事迹勉励自己奋发向上。
志愿者李大经感慨地说:“老先生的精神太难得了,他真的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想现在社会上,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地被子女‘啃老’,老先生却把大多数财产捐献给教育事业,难能可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