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尽千金买古木 无怨无悔
从此,寻找和雕刻古沉木成了李和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走遍了宁波附近的河流和溪坑,听到哪里有河流在挖沙或疏浚,他立刻赶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古沉木。
正当李和康沉浸在他的木雕世界时,病魔悄悄向他袭来。1997年,他被确证患上了尿毒症。幸运的是,李和康遇到了合适的肾源,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手术后2个月,身体还没有痊愈的他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古沉木之旅。
宁波周边走遍了,李和康开始向外发展,十几年来,他踏遍了全国的二十几个省市。他一边到各地的名胜古迹学习和采风,汲取创作灵感,一边寻访古沉木,只要有发现,便不惜重金买下来。
几年前,李和康听说台州发现一根巨大的古沉木,他立刻赶到现场,发现这根木头有15米长,最大直径有1.6米。由于木头太大,工作人员把木头留在了当初发现的河道中间。这么大的古沉木,李和康从没有见过,他立刻掏钱买下,但这么大的木头如何运回家呢?为了把木桩运出来,李和康雇了7个人拉了半个月才把木头拉到河滩边,然后又专门修了一条十几米的土路,把木头运到公路上,最后拉回了家。算下来,这根15吨重的古沉木买下来花了2万元,运回家也花了2万多元。
如今李和康收集的古沉木有1000吨,看到他花钱买了一大堆看似无用的木头桩子,身边的人都说他傻。刚开始家里人也都不理解,妻子为此和他吵过几次,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也就任由他去了。
李和康现在居住在宁海跃龙街道东苑小区,他的家很好找,房前屋后堆满木头桩子的就是了。小区旁是一个叫坑龙王村的小村子,村子附近的空地上、路边上,也堆放着不少他十几年来收藏的大根古沉木。在李和康眼里,这些古沉木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但有意思的是,他的“财宝”不用藏着掖着,就这样堆在路边,村里人每天路过却熟视无睹。还有不少村民把他的宝贝木桩当成了丝瓜架、南瓜架种起了蔬菜。古老的木头和鲜嫩的绿色瓜藤倒也相映成趣。
下定决心潜心修学 从不言苦
前些年,李和康发现自己虽然从事木雕多年,但作品总是形似而无神似。于是40岁的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去大学继续深造。2007年,李和康背着书包和二十出头的学弟学妹们一起走进了课堂,在海南一所大学里学习。他从最简单的素描开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这以后,他还自费赴京,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处拜师学艺。
学成归来的李和康总能巧妙地利用木头本身的特质和形状进行创造。而每次下刀之前,他总要对着木头琢磨很久很久。李和康把这个过程诗意地称之为与古沉木“对话”。在他的眼里,每一根古沉木背后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只有读懂了那个故事,才能创造出拥有最美妙神韵的木雕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
李和康的努力终于结出硕果,如今他创作的古沉木木雕作品《游圣徐霞客》神形并茂,被国家广电总局收藏,作品《罗汉》还被国家自然博物馆收藏。他本人也获得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获此称号的全宁波市仅5人,宁海仅1人。
放慢创作脚步 筹建博物馆
如今,李和康收集古沉木的事情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关注。2005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李承森院士带着几个学生专程来到李和康家,对他所收集的古沉木进行研究,得出了浙东地区在古代曾经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结论。而正在建设中的宁波植物园也向他发出邀请,计划在植物园里设立一个古沉木特色园,把他的收藏展示在里面,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欣赏。
最近,从事了十几年古沉木雕刻的李和康突然放慢了木雕创作的脚步,不是因为他懒,而是随着多年来对古沉木认识的加深,他意识到古沉木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也许让它们依原貌保存下去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方法。
而这几年,李和康又有了一个想法,把自己的古沉木雕塑精品和收藏精品汇聚起来,建立一个民间木雕工艺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感受宁波木雕工艺的博大精深。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年国庆节前后,李和康自建的博物馆——宁海天工民俗博物馆将在白溪水库青岗寨开门迎客,届时人们可以在那里近距离接触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沉木,领略精美的古今木雕技艺。
东南商报记者 孙美星/文 记者 江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