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企业“走出去”境外创业三十六计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9-21 08:16:17

  “走出去”境外创业的企业如何在陌生的经营环境中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市外经贸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宁波企业“走出去”创业三十六计,希望能对甬企提高境外“生存技巧”有所启发。

  第一计 追款引出大生意

  某企业生产提花布,原通过港商出口非洲。但港商却难以支付货款。企业派员去非洲追讨,意外发现提花布批发价高于其出口价十几倍。该企业决定在当地设贸易公司,建批发销售网,迅速扩大了提花布出口。

  第二计 有心插柳柳成荫

  余姚某公司派员参加迪拜贸易展时考察当地工程,了解到某工程要找合作伙伴。由于该公司有一定实力,经过谈判,获取了部分业务,并顺利完工。因工程质量过硬,企业信誉好,此后该项目业主又向中方提供了多个工程项目。

  第三计 援外工程得名利

  北仑某公司承担了我援助非洲某国医院建设任务。公司认真组织实施,提前8月完成任务,全部验收合格。该企业通过建设援外工程项目,赢得了较好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第四计 金字招牌生意忙

  余姚某公司参与阿联酋跑马场停车场钢结构项目建设。该公司严把质量关和风险关,出色完成任务,得到业主和该国领导人的好评,多国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当地政府和大企业纷纷与该公司洽谈合作,在谈工程承包大项目已有5个。

  第五计 成套输出获利多

  北仑某企业在叙利亚交通部进口大巴项目中成功中标。企业派员实地考察发现,该国进口大巴是为了开辟公交线。企业主动协助设计公交线路、培训中心和修理厂,把大巴出口整合为成套设备输出,利润翻番。

  第六计 危机关头觅商机

  金融危机下,江北某矿产开发企业获知北美某国小矿业主资金严重缺乏。企业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做好收购小矿的各项准备工作。后来该企业一天内就与该国6家矿业企业洽谈收购业务,最终低价收购了4个矿产项目。

  第七计 远洋捕捞开财源

  鄞州某渔业公司欲拓展远洋捕捞业务。由于在外国海域捕捞作业必须取得有关国家许可,该公司经过努力,终取得在缅甸海域的入渔许可证。该公司先后派出多条渔轮前往缅甸允许的海域进行捕捞作业,为公司发展找到新路子。

  第八计 外派劳务富万家

  宁波保税区某国际劳务公司经过努力,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毛里求斯的外派劳务公司。公司还与省外劳务基地建立长期合作。10多年来,该公司向毛里求斯派出劳务人员6万多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还带动万家致富。

  第九计 知己知彼建工程

  海曙某公司曾在新加坡承接一工程,后因不熟悉境外施工标准被迫撤回国内。但该公司不断改进,组建起境外施工的专业团队,掌握了境外施工的业务知识和从业标准。其后这家企业又赴新加坡参与项目竞标,并顺利中标。由于该公司吸取了教训,做到知己知彼,工程建设顺利,现已竣工并交付使用,效益可观。

  第十计 非洲“结亲”开财路

  海曙某矿业公司获知非洲某国政要有中国血统,便设法与他攀上“高亲”。在这位“高亲”的帮助下,该企业获得了该国2000平方公里锰矿勘探权,并探明矿区有高品位锰矿储量3000余万吨,后又获得该国采矿证。现采矿项目已顺利实施。

  第十一计 借助外脑定决策

  余姚某企业获得一工程信息,但项目所涉金额高达近3亿美元,企业也从无在外总承包工程的经历。为争取项目并防范经营风险,企业便寻求有关部门支持。市外经贸局会同市保险、银行、商会等有关专家,帮助企业研究风险防范、融资方式、施工组织、劳务管理等事项,使企业大大增强了信心。

  第十二计 抱团争取大项目

  象山某建筑企业拟投标关岛码头项目,但业主要求以管理、经营码头来抵扣工程款,而企业有建码头的实力,却无管码头的能力。后来企业与我港务管理单位合作,建立联合体参与投标,由建筑企业管工程建设,港务单位负责经营管理,实现风险共担,利润共享。

  第十三计 “保护伞”下赢官司

  我市某企业在亚洲某国参股投资电信企业,经营刚有起色,东道国却以电信企业国有化为由,强迫中方退股。中方不同意退股,外方向当地法院起诉。企业认为如按东道国法律裁决必吃大亏。于是,他们在未开庭之前,利用我国与东道国签订的投资保护协定中“保护伞条款”,向国际仲裁机构诉讼东道国违约。经国际仲裁机构裁决,企业获巨额赔款。

  第十四计 自贸区内办企业

  北仑某企业饱受贸易壁垒困扰,业务不顺。当企业负责人获知我国与东盟签订了自贸区协议后,决定赴柬埔寨建厂。由于中方企业拥有自贸区“身份证”,享受多重优惠政策,柬方较低的工资也使企业降低了成本。目前,这家企业在柬埔寨的工厂经营非常成功。

  第十五计 驻外使馆当“娘家”

  我市不少境外企业完成境外注册后,及时到我国驻外使馆经商处报到,并经常主动征求经商处意见和建议。不少企业通过经商处与当地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有的企业在驻在国发生动荡事件时能及时获得实情,并受到我驻外使馆的保护,减少了风险。

  第十六计 内外分工拓市场

  慈溪某企业在俄罗斯办了两家销售公司,雇用20多名当地大学毕业生。这些当地雇员负责境外公司的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并负责进口、组织营销,中方人员则在国内负责决策、调度资金、组织货源、安排出口等,内外人员配合默契,年经营额近千万美元。

  第十七计 小鱼敢于吃大鱼

  余姚某企业长期为英国某老牌摄影公司加工照相器材,成为对方主要供货商。为获取国际品牌,该企业主动提出收购英方企业,遭回绝。后来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做工作,使英方同意出售企业。目前该企业已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扩大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第十八计 授权洋人管企业

  余姚某企业在收购欧洲一企业后,不向海外企业派出管理人员,而是请那家欧洲企业的原CEO全权负责,并请香港某会计师事务所负责财务管理。我方“只求所有,不求所管”的做法,巧妙地回避了境外企业收购、兼并后容易出现的东西方文化和理念冲突。3年来,那家欧洲公司业绩发展十分明显。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