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努力往前走。
跋涉在诗意人生路程上
人物档案:原名褚佩荣,1964年出生,曾获首届徐志摩诗歌节青年诗人奖、第五届华人青年诗人奖、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2008年度全国优秀诗人称号。出版过多部诗集及散文随笔集,其中诗集《像我的亲人》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诗集《看见》获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现为《文学港》杂志社主编,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8年,那时的荣荣还是一名初二学生,在一个老师那里,她第一次接触了《唐诗三百首》,诗中那种美妙的韵律和节奏,以及模糊传递给她的种种人生感怀,那么强烈地揪紧了她,令她爱不释手。从那时起,她开始在草稿纸上学写打油诗。到了今天,一晃20多年过去了,她还是保持着对诗歌的那份最初的热爱,跋涉在文学的道路上,并成为一位出色的诗人。
说到与诗歌的关系,荣荣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20年前,我把诗歌看成自己的情人,没有一刻不在想着念着,最好每天的生活就是诗歌。现在呢,诗歌在我心中已是一个姐妹,很亲,但是不一定每天都在一起。那种天然的血缘关系,让我觉得与诗歌更亲更近也更自然了。于此变化而变化的是我写诗的方式,以前老想着出新出奇,而现在呢,我觉得写作更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想写了就写,求个自然平和,就像对着镜子化妆,首先得自己看得过去。而等以后诗写不出来了,或没有激情了,老生常谈了,那就自觉点,藏起来吧,不再拿出来显摆。那时的诗歌,于我就像是一个老伴,四目相对,相依到老。当然,我希望我的诗歌生命长久些,不要那么快地老掉。”
读荣荣的诗歌,可以看见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可以看见诗人的思虑和焦灼。她的诗歌真实展现了当下底层市民生存的本真状态。
在鲁迅文学奖颁奖晚会上,荣荣的诗集《看见》的颁奖词是这样的:“荣荣用精美而朴实的一部短诗集,展示了一位女诗人对生活的信心,对生命的珍爱,对尘世生活的独特体验。明快而细腻的诗风,让女性之爱在世俗生活中闪烁出夺目的光彩。”荣荣说,她更愿意将此评语,当作自己今后的写作目标。
作为纯文学双月刊《文学港》杂志社的主编,荣荣努力将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的读者,使得《文学港》杂志的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纯文学期刊,刊物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记者 李臻
座右铭:优质合作出精品。
残酷中弥漫着温情
人物档案:安建,今年45岁。2002年,广电集团下属的广播影视艺术中心成功转制,安建就是那时候从武汉引进来的人才。《走过柳源》、《天地粮人》、《小姨多鹤》……安建导演的电视剧叫好又叫座。特别是《北风那个吹》,去年不仅荣获“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而且在北京、山东等地播出时平均收视率超过10%,达到该地区电视剧播出的历史最高水平,他也因此被中国电视剧艺术家协会授予全国百佳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有专家曾经这么概括导演安建的风格: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及生活中的细腻,都在他的电视剧中有所体现,身上的正气和人情味决定了他的作品特质——一边是冰水般的残酷,一边是火焰般的温情。的确,看看他名下的这些电视剧:《走过柳源》、《北风那个吹》、《小姨多鹤》……总是冷静地讲着残酷的故事,但又弥漫着浓浓的温情,让人感慨万千、愁肠百结却又欲罢不能。
“说实话,我年轻时候有过很多梦想,但从未想过(导演)这个工作”,安建在做导演之前,做过老师,当过报社记者。“第一部片子是《远行》,讲几个孩子的故事。感觉很糟糕。”安建说,这个“糟糕”指的是“写东西”的思路与“拍东西”思路互相冲突。至今,安建仍珍藏着《远行》的录像带,不时拿出来看看,好提醒自己是从哪里起步的。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安建凭借其富于才情的导演手法、勤恳而扎实的工作风范、精良而影响深远的作品成为中国当代导演界的红人。
“《北风那个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了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讲故事——那个年代帅子为了回城完全可以和牛鲜花好,不存在刘青这个障碍。”安建说,“只是现在去看就会觉得太残酷了。不过我们不希望搞个悲情的,而是相信在任何困苦的时期都会有浪漫的东西。我想展现那个美和浪漫,而不是把惨烈撕破了给你看。”
而《小姨多鹤》的成功又在于“苦难年代的温情故事”,苦情温情但不矫情。安建对这部剧相当投入。《小姨多鹤》的演职员在评价安建时均提到他的艺术把控力极强,所以他执导的片子主题鲜明、节奏流畅、亮点突出,而且极能张扬演员的个性潜质。他说每一次创作都是对自己心灵一次震撼和洗涤,《小姨多鹤》尤其是。
日前,安建导演刚刚结束电视剧《雪花那个飘》的后期工作,正在北京拍摄由《媳妇的美好时代》的编剧王丽萍新创作的剧本《双城生活》。
记者 卢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