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辈子,我为甬剧而活
人物档案:王锦文,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并二次获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历任宁波市甬剧团演员、副团长、团长,现为宁波市艺术剧院副院长。
在宁波乃至整个中国戏剧界,王锦文这个名字已被许多人所熟悉。作为活跃在甬剧舞台上的一名优秀演员,这个娇小玲珑、为人真诚的漂亮女性,塑造的众多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不但显示了她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能力,也让人们领略到甬剧这一浙东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的魅力,更让全国观众了解到独特的甬城文化。
王锦文与甬剧的缘分始于15岁那年。那时她正就读于宁波效实中学的高一,这年冬天正逢市甬剧团招考演员,王锦文陪着一个同学前去报名。无心插柳柳成荫,她的同学没有如愿,王锦文却意外地被甬剧培训班的老师看中。就这样,王锦文进了甬剧艺训班。4年后,她从艺训班毕业,进入宁波市甬剧团。从此,她的整个人生和甬剧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近30年来,王锦文塑造了众多成功的角色,特别擅长塑造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总是能够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去挖掘人物情感,以情感带动表演、唱腔,真实地再现人物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她戏路很宽,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性格各异。其表演质朴、自然,且富有激情;其演唱委婉流畅,极富表现力,韵味醇厚。
更为重要的是,看似柔弱的她撑起了甬剧的“天下第一团”(目前甬剧专业表演团体仅存宁波市甬剧团一家,故有“天下第一团”之称)。2000年,生性娴静的王锦文临危受命,担任宁波市甬剧剧团团长。彼时的甬剧剧团,可谓举步维艰。上任伊始,她在“施政演讲”中告诉所有团员:要对甬剧有信心!之后,她就带着大家创剧目,跑市场,剧团在她的带领下,渐渐焕发出生气,而且使得小剧种的甬剧在全国产生了大影响。
王锦文意识到,甬剧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现代观众的新剧目。根据宁海籍作家柔石小说改编的甬剧《典妻》,就是甬剧历史上一个里程碑。2002年,甬剧《典妻》正式亮相。专家感叹,小剧种出了大作品!自诞生以来,《典妻》囊括了全国各类戏剧的所有奖项: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学术最高奖“戏剧学会奖”、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浙江省“鲁迅艺术奖”……
尽管如此,王锦文对甬剧的憧憬和使命却从来没有结束,“这辈子,我就是为甬剧而活的!”《典妻》之后,《风雨祠堂》、《宁波大哥》、《美丽老师》……一部部新作品与观众见面,她挑战着一个个性格迥异的角色,“我就是希望甬剧能变成永远不会歇业的‘百年’老店,甬剧能枝繁叶茂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记者 李臻
座右铭:愿我的话筒记录的是时代的交响,愿我的声音传播的是家乡的浓情。
传递宁波声音名片
人物档案:辛雪莉,播音名“雪莉”,1987年进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从事广播宣传18年,先后被评为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优秀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改革开放30年宁波创业创新风云人物”、“世博宁波三百人家”。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新闻传媒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等荣誉称号。
雪莉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电视时代的今天,却有许许多多的市民成了雪莉的粉丝,人们喜欢聆听她的主持。
一些年轻人说,雪莉的节目是“心灵鸡汤”,听她的声音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令人振奋感动,回味无穷。
在20余载的工作经历中,雪莉说最值得回忆的是报道宁波市民救助罗南英这一事件的过程。2006年,宁波市和中央有关媒体共同组织了宁波市民6天捐款60万救助患白血病的青海女教师罗南英的报道,雪莉也参与其中。
在采访罗南英期间,雪莉还拿出自己2万元的奖金捐给了其他患白血病的孩子。罗南英病逝后,雪莉把所有有关采访资料、素材都整理出来,又特意去了一趟青海罗南英家乡,将获得“金话筒奖”的1万元奖金给了罗南英的孩子鹏鹏。
雪莉领衔的宁波电台交通音乐频道在全国新闻界都是颇有知名度的获奖专业大户,由她引领主创的100多件广播作品,不仅囊括了新闻宣传文化领域所有门类的国家级大奖及省政府奖,成为宣传宁波的亮丽“声音名片”。
2007年,雪莉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这是建国以来我省首获此殊荣的新闻工作者,填补了浙江新闻界的空白。2006年她荣获中国播音主持领域最高奖金话筒奖。她也是全国地市台惟一获“韬奋奖”、“金话筒奖”的获奖者。
在身兼宁波电台副台长、交通音乐频道总监的行政职务的同时,雪莉依然坚持由她策划主持《如意鸟雪莉时间》。
从事广播事业20余载,“每当在话筒前,面对振奋人心的新闻,面对感人肺腑的报道,总会责任与幸福感共生。每当凌晨独自穿行于大街小巷,年三十伴着映红夜空、响彻全城的鞭炮声回家,使命和责任感常会在心中涌动。”充满艰辛的创业创新历程,她感受更多的却是独特的幸福和欢欣。
在宁波电台,雪莉是出名的“工作狂”,几乎从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大到创办频道、筹集资金、人员招聘、节目策划、开播运作,小到节目改版和播出,雪莉都身体力行。
雪莉说,自己却是不合格的母亲。让她印象很深的一次,一个雨夜,她忙完节目已近半夜,当时孩子才满月不久,她太想孩子了,就悄悄来到婆婆家的屋檐下,孩子一直在屋里哭,她想自己要不要进去呢,进去了怕孩子哭得更厉害,就呆在屋檐下,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
记者 李臻
座右铭:艺术精益求精,服务尽善尽美。
艺术经营两不误
人物档案:1960年出生,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经营管理人才,长期从事艺术工作。曾担任市艺校音乐老师,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现任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8年五一节前夕,由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庆祝杭州湾跨海大桥竣工典礼音乐舞蹈史诗《跨越》即将在宁波大剧院上演,在演出前的动员大会上,董事长邹建红讲话语速比平时慢了很多,看上去非常憔悴,但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那天凌晨二点,邹建红会因心绞痛急性发作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大家更没想到,平时的拼命三郎、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疲倦的邹建红居然会因心脏血管部分出现90%以上的堵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最后,在领导和演职员的强烈要求下,邹建红住进了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他嘲笑自己太不争气了,在紧要关头居然病倒。
大家了解邹建红的无奈,《跨越》就像是他的一个孩子,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大家不会忘记,大年初一,他就飞往北京,用诚意和执着请来了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在剧目的创作中,他还一次又一次和主创人员到建设工地采风。
5月1日,《跨越》在宁波大剧院隆重上演。看到台下许多参加过大桥建设的功臣们流着眼泪看完85分钟的演出,全体演职员都为邹董感到非常自豪,他的心血没有白费。但在演出现场,大家居然见到了术后第二天的邹建红,他说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偷偷从医院跑出来观看演出……
翻开邹建红的履历表,大家会惊讶地发现,原来邹建红还是一个出色的乐队指挥,他指挥的越剧《桃花梦》曾在全省戏剧节上荣获优秀戏曲伴奏奖。他曾带领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把浙江越剧送到全国各地。
2000年,他以指挥家的工作思路和手段,第一次同法国演出商洽谈演出价格,宁波“小百花”国内首开先例赴法国商业演出,每场演出费高达1.5万法郎。可喜的经济收入,使他懂得了艺术与经营的关系,市场的锤炼更使他成为了一个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的出色艺术管理人才。
还记得,2001年6月,当邹建红走马上任市歌舞团团长的时候,50多人的演出团队,一年的演出收入不过70余万元;职工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平均下来,每人每月只能拿到800元左右。不少骨干只能去歌舞厅“走穴”来维持生计。
然而,9年之后的今天,市歌舞团在他的带领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完成了从“一叶扁舟”到演出“巨舰”的转变:他们不仅将演出市场扩展到了省内的绍兴、舟山、杭州、台州等地,更打进了南京、扬州、上海、广州等省外城市;2009年的演出收入达1902万元,职工纯收入为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