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桥街老宅曾走出多位风云人物
现在一提起日湖,绝大多数宁波人会想到江北的日湖公园。其实,宁波历史上还真有与月湖对应的日湖,莲桥街地块就地处旧时日湖的西南,天封塔的南侧。
据《鄞县通志》载,“莲桥街,旧名采莲桥下,横河头。”也就是说,“莲桥”街名的起源是因为街上有座跨日湖的采莲桥,位置在如今莲桥街与解放路相连接的地方。
近日,记者和海曙区文物管理所文保员李文国一起探访了莲桥街地块的历史建筑。
南湖袁氏宅
从位于大沙泥街的大门走进莲桥街地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堆建材,上面用文字做了标记。“南湖袁氏宅砖瓦堆放区……”记者轻轻读出上面的文字,引来李文国的一阵唏嘘:“南湖袁氏是宁波历史上的望族,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曾寓居袁家30年,埋头注释《资治通鉴》。”
1276年,元军陷临安,胡三省花了几十年心血写成的《资治通鉴广注》荡然无存。胡三省悲痛之余,重新作注。此时他已46岁,并寓居到袁氏家中。此时的袁氏家主名叫袁洪。南湖望族袁氏在甬上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南宋中后期,很多朝廷重臣出自袁家,又与四明相门世家史氏家族数代通婚,家族实力令甬上他族望尘莫及。由于家业殷实,袁洪聘请了一些活跃于浙东的著名学者客寓袁氏私塾,教授袁氏子孙,如王应麟等人。
1286年,胡三省在袁家完成了《资治通鉴音注》,后流传于世。而在胡三省和其他文化名人的调教下,袁洪的儿子袁桷脱颖而出。在元代,宁波人官职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就是袁桷。
毛衙街毛宅
沿着依稀还能看出的道路继续前行。不久,眼前出现了一个古建筑群,门牌上清晰地写着:毛衙街。李文国说:“明初,一位姓毛的指挥使建衙于此,故名。这里还保存着毛家的老宅,不过是在晚清重建的。”
据毛家族谱记载,毛家最早一代的毛彬曾与朱元璋一起起兵。明朝建立后,毛氏驻军温州卫所。后毛彬的孙子毛达齐约于1400年前后迁居宁波,也就是毛指挥使。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毛家出了14名五品武官。
记者忽然想到,“在月湖西区有条马衙街,跟这条毛衙街有没有关系呢?”李文国解释说,两条街还真有点关系,因为它们都是以武官姓氏命名的街道。这样的街道在宁波城区一共有四条:马衙街,明初,宁波卫指挥同知马胜建衙于此;崔衙街,明永乐间,崔林之长子崔志道荫其父佐太祖之功,袭职宁波卫指挥同知,置崔指挥衙于此;郭衙巷,明初,世袭宁波卫百户郭真建衙于此。
孙传哲故居
拐过毛衙街,就能看到一幢老宅,门口有块碑石,上书“蜗寄庐”。“这是孙传哲的故居。”李文国说,原来在蜗寄庐的门前,有一条小路,名叫塔前街,通向天封塔。
“孙传哲在集邮界,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号称新中国邮票设计第一人。上海刚解放不久,他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周年纪念》邮票和《毛泽东像》普通邮票。”李文国说,新中国诞生的时候,孙传哲接受了设计《开国纪念》邮票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之后,他又设计了新中国第一套特种邮票、第一套普通邮票、第一套航空邮票和第一套欠资邮票。
李文国介绍说,孙氏原是余姚横河孙家境人,清末迁移到莲桥街。孙传哲的父亲孙家性好典籍,将中室辟为藏书之所,因面积不大,自喻为“蜗寄庐”。1979年,孙家长子孙定观将遗藏954部、字画86件献给天一阁。1987年,长孙孙诗乐又将剩下的书籍全部赠送宁波大学。
观宗寺
从蜗寄庐回到毛衙街继续向南,记者的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庄严肃穆的诵经声。这里也有寺院吗?“有,而且还很有名。”李文国说,这个名叫观宗讲寺的寺院是佛教天台宗的中兴道场。
在李文国的联系下,观宗寺监院释印超派工作人员打开了和莲桥街地块相连的铁门。僧人释宗真告诉记者,观宗寺的前身是旁边的延庆寺及其十六观堂。自谛闲法师后,观宗寺成为了海内外闻名的丛林。
让人惊奇的是,延庆寺和观宗寺所在的地方当年竟是日湖的莲心岛。李文国说,在宋乾道《四明图经》、宋宝庆《四明志》,以及现代的《宁波市志》等所有的地方志,都明确记载了日湖的具体位置在今解放南路、莲桥街一带。
小港李家
走到莲桥街地块的安保处,记者歇了歇脚,想喘口气再探访,但李文国的一句话却让记者一下子来了精神,“这幢房子是小港李家的。”小港李家,这个家族在近代“宁波帮”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家位于莲桥街5号、五台巷29号,由两幢相邻的民国时期建筑组成。房子的主人名叫李镜第,是小港人氏,清时官任盐司,受友人康有为等思想影响,在宁波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弃官经商,后又与辛亥革命志士陈其美、赵家荪、庄嵩甫、赵家艺等人为友,参加辛亥革命,实行教育强国之道。
现在众多莘莘学子趋之若鹜的效实中学,也是李镜第创办的,他任学会会长长达20年。他还创办了益智中学、宁波中等工业学院,并出资任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校董。另外,李镜第还办报业,开书局,设印刷公司。他在上海棋盘街交通路开设的书店,成为同盟会会员经常聚集之处。宁波五台巷29号大宅,也成为辛亥革命在宁波的一个重要活动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