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不能想吃就吃
任何药吃错了就会变成毒药
由药物的不良反应引发的疾病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药源性疾病。
李惠利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吴光亮告诉记者,这种药源性疾病占临床所有疾病的15%以上,占血液类疾病的40%左右。OTC的安全性虽然相对比处方药要高一些,但同样也有引发药源性疾病例的潜在危险。
“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就是因滥吃非处方药落下病根。就拿最常见的感冒来说,发病原因很多,有流感杆菌感染的,也有病毒性传染的,病因不同,适用的药和药的剂量都不同。对此,如果认识不够,盲目购买药品,就会延误治疗时机,对身体危害很大。”
“是药三分毒”。临床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有人同时服用非处方药“百服咛”和“泰诺”后,可能会出现肝部不适。这是因为两种药的成分都是“乙酰氨基酚”,重复使用会导致肝损伤。
比如,有人为防血管硬化,天天坚持大剂量服用非处方药维生素C,结果可能会出现肾结石。
再比如,流行性出血热的初始症状多为发热、头痛、乏力等,此时若自我诊断是患了感冒,胡乱吃些退热止痛药,那就会严重耽误病情。如果是吃“复方阿司匹林”(APC片)退热,那还可能诱发和加重出血。
“治病应表本兼治。自助买药用药如果光治表,只是止痛退热,有时无异于杀人。”吴光亮主任药师郑重地提醒大家,“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但也并不是绝对安全。任何药用错了就是毒药。”
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业人士介绍,在非处方药的销售中,目前,广告的宣传作用很大。因此,如果有病还是要到医院看病,最好还是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购买,更不能把药品当作保健品来吃。
此外,市民在看药品说明书时,要特别注意禁忌症,注意慎用、忌用、禁用的区别。
慎用是说慎重使用,指某些人使用该药后,必须密切观察有无异常反应,若出现明显异常,应立即停用。忌用是说避免使用,指该药使用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怀孕3个月内的妇女,服了某些药物后可致胎儿畸形。禁用则是指某些药物服用后必然会产生不良反应。
“凡是在说明书上能把不良反应清楚无误地详细列出的药,恰恰反映了该药的毒副作用被认识得较全面、清楚。而那些无禁忌症、不良反应的说明文字,甚至称无任何不良反应的药,就要多加小心了。”因此专家建议,市民选用非处方药除了咨询医生和药师、详细阅读说明书外,还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索取凭证。购买药品后,应要求开具票据,写清药名等内容,并将其妥善保存。
检查期限。对药品包装上标明的生产日期与有效期及贮存条件等,在使用前须详细检查。
避免联用。有些人对用药存在贪多心理,认为品种愈多,保险系数愈大,殊不知药物相互配合不当,尤其品种愈多,毒副反应愈严重。
新闻内存
这些药不能同时服用
消炎痛与阿司匹林;优降糖与阿司匹林;强的松与阿司匹林;胃舒平与多酶片;解热止痛药与速效伤风胶囊、感冒清等一类的中西混合药;四环素与牛黄解毒丸、犀羚解毒丸、清热解毒丸与盐酸黄连素;土霉素与保和丸;红霉素与中药穿心莲;磺胺类与酸性中药神曲;痢特灵与麻黄;广谱抗生素与浓缩的维生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