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热情不高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0-15 12:09:39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每月2000元工资根本就没人肯做,现在提高到2500元-2800元才能留住人。”段塘老年公寓陈院长介绍说,该院9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多位,照顾起来确实麻烦,很多新来的护工呆了半天就走了,本地人根本就不愿做这又脏又累的活。该院有5名管理人员,20多名护工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人手有些紧张。

  记者了解到,护工人手紧张在全市养老机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从平均值来看,一个70人的养老机构,只拥有10名工作人员,这还包括了院长、会计、厨师等内勤。“对能自己行动的老人,一个护工平均得照料10个。”宁波市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洪钟鸣说,由于待遇低,事麻烦,一些人都不愿意干这个活。

  由于可选择的范围小,这些护工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带来一些问题。这些人员中,只有少数人经过护理培训,绝大部分人没有这方面的业务知识。另据统计,市养老机构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55.6岁,一般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3.5岁,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很少,一般都是高中学历以下的。

  “养老服务的方向,是推进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市民政局相关人士表示,我市一些养老机构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也在调整之中。

  “民办公助”可否化解养老之困

  魏女士等几位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有心无力”是他们最大的困惑,抛开先期投入不说,土地审批、执照申领等非常繁琐。一些公办养老机构都会遇到种种困难,民办养老机构则更难办。

  今年9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国土资源要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相关部门减免有关税费和水电气通信有线等费用。

  魏女士最关心的是这份意见中的一点:“对用房自建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50张以上,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投入使用后,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每个床位10000元补助,分三年比例到位。”对她来说,这就是一个好消息。

  “政府投资,搞改扩建工程,增加床位,是现在最稳妥也是可以实行的一件事。”市民政局老龄办邵老师说,市区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也在积极筹措之中。市政府的文件中还要求,到2012年,机构养老服务床位数要保持年均增长10%,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要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以上。2012年,各县(市)区都要建有公办养老机构,全市要力争新增养老机构床位6800张。

  “民办养老机构属于微利行业,替政府行使了部分养老职能,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理应得到一些政策优惠。”一些社会学家表示,在养老事业社会化已成趋势的情况下,民办养老院“民办公助”也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应鼓励民办养老院与公办养老院发挥各自所长,结合居家养老等各种养老模式,共同形成多层次、满足不同老人需求的养老格局。(宁波晚报记者 张寅 马涛实习生 文星宇 邵隽隽)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