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甬城它山堰建堰巧妙 附近数十处史迹神秘绝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0-10-27 07:55:20

图为它山堰采石遗址。 网友刘颖 摄
  专家称它山堰“眠牛说”、“梅梁说”并无根据

  据介绍,它山堰有石阶36级,已经历7个朝代。它山堰总长134.4米,宽4.8米,堰面用长4到5米、宽0.5到1.4米、厚0.2到0.35米的条石砌筑,堰身中空,堰顶可以溢流。它山堰至今保存较好,仍不塌毁,除了历朝修理外,科学建堰是一大原因。陈思光介绍,它山堰堰体向下游有5度的倾斜,提高了水平抗滑能力,而且堰前有防冲护坦,堰体纵截面采用梯形设计,能抵抗上下游江水冲刷。

  《鄞江水利备览》中记载,它山堰“堰身中空,擎以巨木,形如屋宇,每遇溪涨湍急,则有沙随实其中,俗谓护堤沙,水平沙去,其空如初”,还有“堰低昂适宜,广狭中度,精致劳密,功侔鬼神”。对此,曾有堰体“眠牛说”和“梅梁说”,这两点都是它山堰神秘绝伦的地方。

  清华大学教授沈之良、鄞县文管会馆员陈万丰曾对堰体及基础进行地震波勘探。专家称,从研究所钻的单孔来看,堰体垂直方向变化已显示得较为清楚,堰体“眠牛说”并无根据。从地震法勘探和钻孔过程中均未发现有木桩、木架之类的木结构,可见堰体是直接建筑在砂卵石基础上的,并非打木桩后纵横排列巨木。

  关于它山堰“梅梁说”,自《鄞县水利备览》后,地方志等记载较多。传说汉梅子真隐于大梅山,山有大梅木,他把梅木弄断分为两截,上节就是绍兴禹庙的横梁,另一节则横枕于它山堰堰址,数千年而不朽。当然,这只是神话附会,专家有三个依据否定“梅梁”奠基说。其一,梅树并非高大乔木,目前看到的“梅梁”是上世纪80年代农民挖沙时重新暴露出来的,该树树身最大直径有0.75米,有人推测是巨松木。其二,假使这些木条是传说中的“梅梁”,那么另一根卧于上下游护坦下面的巨木又是什么?因为这巨木比“梅梁”更粗,木质相同。其三,“梅梁”如果是奠基物,理应埋在堰底的基础部位,而现实中,这与它山堰的基础高度和堰体高度互有出入。

  那传说中“梅梁”又究竟是什么?陈思光对此有两种推测。第一种推测是护坦完全是有计划的人为工程。在它山堰建成后,为保护堰体安全,后人在堰体下重筑防冲护坦。因为当时还没有胶合材料,就用在沙层上填铺巨石,在这一步之前,他们唯有打桩铺木,以防止巨石沉没或者漂走。现时露出来的两条巨木就是护坦的主要奠基物。这一点早在护坦巨石后看到的桩木可以佐证。第二种猜想更偏向于护坦是自然界所为。专家说,这“梅梁”有可能是古时某次洪水把山上的巨木冲到堰体前,后被沙石掩埋,后人在着基础上另做防冲护坦。有人撰文说这“梅梁”护坦是在清代时所建,但专家举证南宋时已有“梅梁”的记载,所以,建造防冲护坦应发生在南宋之前。

  清华大学教授沈之良在一学术论文上,曾提出它山堰现时存在两大问题,分别是它山堰堰下游缺少消能防冲措施,堰体底部河床沙砾石渗漏严重。

【编辑:陈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