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展示的老照片
一个商帮的财富观
讲述一个商帮的历史,总绕不开一个“钱”字。在搜集藏品的过程中,对王辉触动最大的,也是这个字。
“这个字很俗,但也很难。”王辉说,“有钱难,如何花钱,更难。从这些长辈身上,我看到的不只是经营观,更是人生观;尤其是他们那份对家乡的情感,完全没有功利,而且是骨子里的。这也让我对金钱和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
宁波帮一直都有回馈乡梓的传统,特别是在邓小平发出号召之后,海外宁波帮对内地的慈善捐赠十分踊跃。
其中,最让王辉感动的,是早年拍纪录片时结识的香港商人赵安中。
王辉说,相比于那些赫赫有名的富豪,赵安中只能算中小老板,生活也是俭朴到了极点。
“有一次去看他,我戴的是一只千八百元的手表。他看到了,开玩笑地对我说,你戴的表那么好。我才知道原来他的手表只花了40元港币。”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前后给希望工程捐献了上亿元,在全国建了160多座希望小学,而且每座学校都亲自去看过。他甚至还用心良苦地率领祖孙三代参与希望工程,希望这一份对家乡和国家的归属感能够延续。
10多年的时间,让王辉和老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在所有的展品里,王辉最有感情的便是赵安中的遗物:一条陈旧的皮带、一只贴满了纸条的老箱子、一件条纹衬衫和一件破旧的毛衣。
“毛衣的领子、袖子都已经磨得很破很破了,但他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却在一个接一个地捐几百万元的项目。”
2007年,89岁高龄的赵安中回到宁波母校参加校庆时病故,弥留之际王辉就在他的身边。
“他当时身上插着很多管子,已经光膀子了,就盖着被子,神智也已经开始模糊,但他还认得我,拉着我的手亲了一下,放在胸前,说:‘王辉,我们不能做朋友了,我要走了。’”回忆起这段往事,王辉依然会哽咽。
在开馆的前一天晚上,王辉为了一个临时的调整忙到深夜。当他看到赵安中那件破旧的毛衣时,心中突然止不住地伤感。
总有一个故事会打动你
在王辉的办公室里,存放着许多未来得及展出的藏品。无论大小,王辉整理时都小心翼翼。
在一堆待整理的藏品中,有一个特别的大袋子,里边装的全是赵安中和希望小学学生们的书信。
在一封信里,孩子告诉赵安中:“爷爷,谢谢你帮我们建了学校。但是我有些偏科,数学成绩不好。”老人认真地给他回了信:“那我教你,你要努力,每天都要背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他把乘法口诀一个不落地、工整地写在了信上。
这封信让王辉在感动之余,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又多了一份的坚定。
“等到我们国家若干年后不需要希望工程时,再回头来看这些书信,它的历史意义就会显现出来。这是一种行为,更有一种精神在里边,成为若干年后最鲜活的东西。我想,这也是博物馆的功能所在。”
尽管和许多博物馆相比,这里的藏品略显零碎和单薄,可是正如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所说:“我们没有镇馆之宝,但我们有许多故事。总有一个故事会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