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竹根雕 腐朽出神奇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11-14 08:15:25

  

“德和根艺美术馆”展出了不少竹根雕精品。吴健 摄

图2:象山竹根雕艺术的传承人之一张德和。

 图3:不少年轻人也爱上了竹根雕,这门独特的艺术后继有人。

  记者 王鹏 摄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33)

  传承谱系 源远流长

  象山历史上,民间时常就地取材,用毛竹制成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在日用品中偶而雕刻图案纹饰或刻字以求美观,这是竹刻艺术的滥觞。现流传民间竹工匠制作的米升、碗橱、凳子、椅子等也体现了相当的艺术性,可见象山的竹根雕艺术历史十分悠久,但具体时间无法考证。由于竹根雕材质的特异,不易保存,古代的竹根雕作品存世较少,目前发现的有清嘉庆年间的《秋叶贡盘》,无论立意造型及其技法,都体现出较高价值。主要技法为通体圆雕和留青法。现被天一阁收藏的明清至民国的竹雕工艺品,部分是从象山民间征集的。解放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象山竹根雕艺术趋于沉寂,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重又复苏。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阶段后,雕刻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象山竹根雕题材广泛。创作人员众多,传承的脉络亦较复杂,虽有造诣颇深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之间不一定是传承关系。清嘉庆年间泗洲头镇的蒋光献,来自家族传授(据说其祖辈是从宁海迁入)。民国期间,西周牌头村的张小泉,除了精于本地竹制工艺,特别擅长“反黄”(贴黄)技艺(此艺最早从黄岩传入)。总之在上世纪70年代前,象山的竹根雕多为散户个体行为,且未形成产业。1978年后,以西周镇张苍竹带头,何幼真、郑宝根、张德和继之,共同创办西周工艺美术厂,生产“竹根通体圆雕”的寿星、石榴小孩等作品。此后,何幼真创办了象山县工艺美术公司,张德和创办“德和根艺坊”(后改德和堂),郑宝根创办“宝根阁”,张秉益创办“秉益堂”,陈春荣创办“荣艺堂”,均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师徒关系。特别是张德和在实践上创造局部雕和写意法,开辟了竹根雕艺术的新天地。2006年,张德和根艺美术馆成立,成为象山竹根雕创作的基地和中心,并带徒授艺。通过几代人集体的努力,象山根雕艺术不仅得以传承,而且发扬光大,成为浙江新三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