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买就送”后悔不已
记者了解到,像张女士这样因为购物有折扣或有赠送而冲动消费,结果事后懊悔的人真不少,不少市民都是在知情的情况下消费的。比如,时值年底,不少超市、商城都在搞店庆,商品大幅度打折,一些市民在“血拼”之后,看着买回来的大量货品,暗自感叹不值。
东论网友“S三言两语”发帖说:昨天太败了,后悔脑子发热。去了某专卖店,不知道脑袋是不是发昏,在售货员的利嘴下,买了一件大衣和类似打底裤之类的裤子,买单1000元。出来就懊悔了,怎么就没想到买件大衣就算了,裤子其他地方随便买,400元花得太冤了。
“水风月”说,跟几个姐妹凑足一万元在某商场“血拼”,买了好些衣服,搬回家摆在床上,有些帽子、围巾越看越不喜欢,后悔了,去年“血拼”来的有些东西还没开包呢……
看似便宜的货品买了一大堆却用不上,为了能充到便宜话费,开通了许多附加业务,回家后才发现并不合算……许多市民在消费后才发现,这些不是自己本意购买的东西,怎么处理成了一个难题。
“冲动消费”购买多为非必需品
“冲动型消费是在某种急切的购买心理的支配下,仅凭直观感觉与情绪购买商品的消费。”IARFC国际财务师、平安保险理财顾问邹清介绍说,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在商品促销、宣传广告的强烈刺激下而产生的,而非自己本意。相关数据显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冲动型消费已成为大众消费中的一个潮流。这些消费多为非必要性消费,而非购买当日之需;多为外部消费环境所激发,而非取决于商品本身;多为群体性消费,而非单独的消费行为;多为情绪异动时的消费,而非常态下的消费。
“理财最基本两点,就是开源和节流。”邹清说,在确定的现在为未来不确定的日子做好准备,这就是理财。综合来看,在耐用消费品领域,消费冲动弱一些,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消费冲动表现得比较明显;就人群而言,年轻人消费更冲动,中老年人显得沉稳;相比较男性,女性更容易受广告或周围人群的影响而随机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