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城雕让我们行一次“集体注目礼”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12-09 13:40:49

  城雕的“今天”

  方兴未艾讲述宁波故事

  2008年、2009年,市城雕办和规划院对宁波中心城区的雕塑进行了初步调研,2010年市城雕办再次作深入普查。调查统计表明:宁波中心城区的雕塑共计235件,不包括各居住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集中于市中心的滨水地区、绿化公园、公共广场。其中海曙区52件、江东区45件、江北区31件、高新区8件、鄞州区20件、镇海区23件、北仑区55件、东钱湖1件。中心城区内近五分之一的雕塑为群雕。高度小于3米的小型雕塑113件,占雕塑总数的48%;高度3米至7米的中型雕塑93件,占总数的40%;高度7米至20米的大型雕塑26件,占总数的11%;高于20米的巨型雕塑仅为3件。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的城雕大多数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建设,无论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上,还是从表现形式及制作选材上,都趋于多样化,突出了我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宁波城雕建设从昨天走到今天,不断调整着“步伐”,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尝试——

  尝试通过民俗题材解读宁波风情、讲述宁波故事:如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城雕之一《梁祝》、天一阁景区中的《三缺一》、永丰公园内的《田螺姑娘》等,都从挖掘地方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入手,带有浓郁的宁波地域文化特色。

  尝试通过历史文化作品展现宁波底蕴:如三江口《远行》组雕、高教园区的《院士林》以及月湖景区内的全祖望像、白云庄前的黄宗羲像等,反映宁波是“敢为天下先”的商帮故里、崇学重教的院士之乡、名人辈出的文献之邦。

  尝试以现代艺术风格作品体现宁波精神:宁波市体育中心的《冲刺》、天一广场的《音乐》系列组雕、北仑新区的《托起未来》等作品,较好地反映出宁波城市人文环境、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精神追求……

  业内人士说,现在宁波的城雕“能讲故事了”,本土名人、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题材渐渐在城雕上得到了体现,宁波的历史底蕴初步得到挖掘。专家称,有“故事可讲”的,有“价值可认同”的,能够引起“公众对话”的生活题材,更容易打造成动人心弦的雕塑艺术品。当然,以更为严格的目光看,也有人持批评态度,认为宁波现有城雕缺乏精品佳作。

  城雕日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融入了城市的人文环境,我们也自然而然地对它们产生了情感。今年市文广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我最喜爱的宁波十大城市雕塑”评选、“身边的雕塑大家谈”征文比赛、宁波城市雕塑少儿绘画大赛等系列活动所引起的热烈反响,足以反映这一点。

  成功的城雕作品,离不开公众的一次次关注和审视。如今,结合第十个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与第二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我市推出了一系列城雕主题活动,让宁波的城雕艺术得到一次细致的梳理。这些系列活动的目的正在于唤起宁波人对城雕的共鸣。从公众参与和扩大影响两方面入手,通过提供公众交流、展示的活动平台,进一步拉近城雕艺术与市民生活的距离。

  城市雕塑的优劣,离不开公众评价,同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提升广大市民的审美情趣。今年底,一场代表新中国60年城市雕塑建设最高成就的展览将巡展到宁波,这些作品是新中国城市雕塑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宁波的一批优秀城雕作品也将同时展出。

  如何进一步推动宁波的城雕作为整个城市的精神化身走向未来?仍是当下整个城市城雕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此次宁波举办中国城市雕塑论坛,邀请国内专家学者,讨论宁波中心城区雕塑专项规划、雕塑公园的建设可行方案、宁波城雕的创新等相关事宜,是为宁波城市雕塑的方兴之路、未解之题、创新之举、求精之道、谋策之略“引入外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