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教师徐嘉勇的援藏故事:真情浇灌格桑花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12-19 08:17:25

  

与当地小学生合影。

与比如县达塘乡中心小学的同行们合影。

徐嘉勇这辈子都忘不了比如县。

援藏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很快乐。

观看比如县的艺术节文艺表演。

  今年7月1日,宁波市第十五中学英语教师徐嘉勇作为浙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赴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中学任教。7月9日,他走进西藏比如县中学的教室,正式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藏生涯。

  近日,回来休假的徐老师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援藏支教故事。

  宁波派出5位援藏干部

  徐嘉勇是一位出生于1973年的年轻教师,还是一位有着16年教龄的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这一次,他把自己的援藏支教感受写成了一段话:“如果有一种景象曾使我感到热泪盈眶,那就是西藏的神圣与苍凉;如果有一群人将我视为英雄,那就是期盼我的西藏的孩子们;如果有一种经历使我终生难忘,那就是援藏支教的这段无悔经历。”

  今年夏天,浙江省派出第六批援藏干部共54人。在这54人中,有4人是教师。其中宁波市派出的5位援藏干部中,有一人担任比如县县委副书记,一人担任比如县县委办公室主任,一人担任比如县教体局局长,另两人分别任比如县人民医院医生和比如县中学教师。徐嘉勇就是宁波市派出的惟一的一名教师。

  今年5月20日,徐嘉勇获悉宁波市选拔援藏干部的消息后,立即报了名。5月22日,他参加体检。6月22日,在上级部门决定的赴藏名单中,徐嘉勇就是其中之一。6月28日,他到杭州参加培训。6月30日从杭州飞赴成都。7月1日,从成都到拉萨,然后参加援藏干部培训。7月6日,到达比如县。7月9日,他正式到比如县中学上课。

  说起自己援藏支教的初衷,徐嘉勇觉得偶然之中有必然。徐嘉勇来自重庆,老家也是西部地区。他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后就来宁波工作,内心里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为西部的发展做一些贡献。另外,他在宁波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宁波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他去援藏,也是想把这份爱心传递得更远。因此,这次有这样一个机会,徐嘉勇立即动心了。

  徐嘉勇觉得,自己平时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很棒,肯定能克服困难。去西藏是另一种人生的磨练,是一件值得为之付出的好事情。

  挑战极限 调整自我

  徐嘉勇去西藏前早就知道会有强烈的高原反应,但是当自己到了西藏,切身体会到高原反应时,一时间还真是无法适应。

  他刚到拉萨时,就感觉胸闷气喘,头晕脚软,有透不过气的感觉,晚上根本睡不着觉。有时,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一阵,却又恶梦连连。早晨起来,双脚酸软无力,走路如踏在棉花上。即使是完成刷牙这样的小动作,要想保持平时那样的节奏,根本不可能。中途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

  后来,到了比如县,经过几天的适应,徐嘉勇的高原反应症状终于减轻了一些。为了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每次上课时,徐嘉勇都会提前10~20分钟到教室门外,然后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上课时会尽量放慢速度。黑板上书写,一个字一个字也会写得很慢。有时,他还会乘着同学们诵读英语的时候,自己放松调整一下。

  除了高原反应需要克服外,徐嘉勇还要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要面对新奇过后的失落、生活的单调和贫乏,要面对远离亲人和朋友的折磨,要面对经常停电而蜷缩在黑夜里的孤寂。

  “为什么我能一天天坚持下来,并且还要坚持一年半?我觉得,这主要就是依靠信念的力量。如果没有信念,我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来的。”徐嘉勇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