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社区居民朱瑛华阿姨是原张隘社区的拆迁户,按照拆迁政策在新城社区中分到了四套房子。“现在吃穿是一点不用愁了,小区的环境又这么好,配套也完善,日子过得舒坦啊。”朱阿姨说起现在的生活,嘴角是掩不住的笑意。每个星期,朱阿姨都会和邻居们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合唱队,唱出自己的愉悦心声。“购物有三江,上学有幼儿园、实验学校,外出有2路公交车,社区还有7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朱阿姨掰着手指头,向我们一一细数在这里生活的舒适与便捷。
“没想到,真没想到!我们的拆迁安置房会如此漂亮,一点都不亚于商品房,马上就要搬进去住了,真像做梦呀!”这是拆迁户陈国方看到福明家园三期安置房时发出的感叹,“以前房子前面臭水沟后面水稻田,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现在小区走进去有桥、有河、有水,像个公园。”
住进新家园,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变,居民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提起阮加夫这个名字,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社区是我家,能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微薄之力,我很高兴!”阮师傅笑呵呵地说。新城社区有一个老年活动室。老年人起床比较早,可社区工作人员8点半才上班,活动室开门就成为了一个问题。阮师傅主动请缨,每天六点钟,准时为活动室开门。
在安置社区,随处可见热心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的居民,“为老服务”自治团队、“相约一三五”老年书报社、夕阳红社区义工队、红蚂蚁助老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队、邻里宣访团等一大批服务团队,成了为社区建设献计出力的生力军。
“一排排新楼,依水而筑。一群群飞鸟,唱着新歌。告别昨日农家院,共度新城好岁月。书香景苑笑声脆,花儿含笑迎宾客。新城人家画中住,景色秀美人和谐。”这首名叫《新城人家》的社区之歌,居住于此的百姓几乎人人会唱。
拆迁安置群众的满意度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大建设大拆迁给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区相关人员分析说:首先,集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后,按政策可享受10%发展留用地,而这些土地出让、出租或建设后,价值可观,股东们就能从中分到红利;其二,农民变市民后,所有村民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社会保障城乡接轨;其三,拆迁后,可抽签安置多套商品房,居民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最后,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社区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都为百姓带去了幸福感。
“我们把安置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仅体现在安置房建设的全过程,更体现在老百姓入住后的常态化管理和服务,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真正认可。”江东区区长孙黎明告诉记者。(袁明淙 张绘薇 洪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