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彪讲了一个今年10月发生在海曙望春街道的故事。暂住在新星村的张、王两家挨着门住,张家开小店做点小本生意,王家都是普通工人。10月的一个中午,王家的媳妇回家拿东西,因为张家的杂物堆到她家门口而开不了门,她气上心头找张家吵了一架。当晚,王先生下班听说了这事,觉得老婆吃了亏,就再次找上张家,矛盾不断升级,最后,王先生从家里抱出一个煤气瓶,威胁说如果不向他老婆道歉,他就点燃煤气瓶,把大家都炸了。
王明彪接警后立马赶到现场,严厉地喝止了王先生,又把大家都劝回了家。当晚,王明彪到王先生家了解情况,王先生说煤气瓶是空瓶,自己这么做只想吓唬吓唬对方。王家媳妇很委屈,拉住王明彪说:“他家媳妇经常一个人进货,搬不动东西的时候我常常帮忙呢,现在怎么这么不讲理!”王明彪暗暗记在心里。
第二天到张家,情况同样出乎王明彪的意料,张家媳妇说:“平时无冤无仇,他们出门打工不在家时,下雨天还是我帮忙收衣服啊、鱼干啊,真是没良心。”
原来不只是一堆杂物引起的矛盾,双方的付出不被对方肯定,心理上产生了落差,于是就僵在那儿了。开锁的钥匙找到了,王明彪把两家约到了调解室。“平时是谁经常帮你搬货的?”“你知道下雨的时候,谁把你家晒的衣服、鱼干拿到雨淋不到的地方的?”“难道你们为了一堆杂物就不要这么好的邻里关系了?”几句话下来,双方恍然大悟,两家媳妇一时间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眼里不禁泪光闪闪。
几分钟后,张先生首先道歉,并表示今后会及时清理杂物。王先生随后也承认说,自己搬煤气瓶吓唬人不对,希望大家不计前嫌,相互理解。在王明彪的调解下,两家人和好如初。
“其实,纠纷调解的成功最离不开的是当事人的‘觉悟’,无论多大的纠纷,只要双方能换位思考,就能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王明彪说。
调解工作是与人沟通的工作,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王明彪不仅在业余时间自学了法律、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一系列课程,还积极地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平时调解过程中。
碰到那种“不买账”的情况时,王明彪会先对当事双方进行法律、伦理的灌输,再以情感人,从“如何勒住自己的舌头”讲到“如何尊重他人、宽容善待他人”,帮助双方调整心态、回到心理平衡点,让双方从思想根源上认识问题的所在。如此一来,不仅纠纷调解了,还能从根本上防止新纠纷的产生。
198起纠纷处置,高达98.4%的满意度,派出所接处警中碰上的矛盾纠纷,有一半以上是王明彪调解的。面对这样的成绩,王明彪连连说这是自己的“运气”,碰上的都是“好说话”的群众。可事实上,这些“小事”都不简单,王明彪能把这些“小事”处理得这么好,大家都说,靠的可不光是运气。(王岑 傅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