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在对灵桥进行检测。记者 刘波 摄
昨天,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结束了对灵桥为期10多天的“体检”。
市市政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参与检测的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桥梁评定与加固教研室成员徐俊的初步判断,由于多次受到船的撞击,灵桥下跨中部的横梁已经严重变形。虽然不会危及安全,但对灵桥造成了较大的伤害。
检查报告明年1月就能出来,届时市政管理处将根据结果对灵桥进行加固和维修。
桥下多处被严重破坏
12月13日,专家开始检测,发现河道内桥面以下的病害和桥台处的类似,主要是构件锈蚀,油漆退化,加劲肋开裂、脱焊等。另外,桥下还有很多地方被船撞严重破坏,具体严重程度还要经过计算确定。
桥梁交通流量检测发现,桥上一次最多可以停10辆公交车,公交车前后轮的间距不超过3米,这和以前的规范比短了不少(原规范中车间距是10米)。相对来说,桥上的荷载就更多一些。但是公交车的重量比规范中的设计荷载小,所以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还需要计算以后确认。
以前灵桥的路面经常坏,后来东南大学的技术比较好,来修了一次,直到现在才出现开裂。这次对桥面的开裂情况作了个检测发现,桥面主要是纵向开裂,裂缝的间距大致相等。具体原因还待进一步研究。
吊杆“断裂”虚惊一场
不过,在第一天的检测中,徐俊还是虚惊一场:“当时,我在船上察看桥梁下面的状况。突然,我发现一处吊杆(拱肋上垂直下来与桥面连接的构件)好像开裂了。”
“如果是真有裂缝的话,灵桥就必须马上封桥了。”徐俊说。
得知这一消息,第二天下午,市市政管理处立即把船只固定在那根吊杆的下面,徐俊再次对疑似开裂的吊杆进行详细检测。这下才发现,其实这个所谓的裂缝是由于吊杆表面锈蚀,锈蚀产物膨胀将漆膜胀开形成的裂缝,里面结构并无损伤。
“灵桥一共有24根吊杆,少了哪根都不行。”徐俊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要知道,1963年,美国的银桥发生构件断裂事故,导致46人死亡。后来,美国的桥梁养护研究机构专门为此发布相应规范。
记者注意到,这次检测中动用了两种精密仪器,一种是全站仪,一种是超声波探伤仪。
徐俊说,全站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而超声波探伤仪更为先进。徐俊说,超声波在物体里传播,它的回波是有规律的,但是如果碰到障碍比如裂缝,超声波就会提前反射,通过发射的信号可以判断病害。
“所幸经过精密检测,并未发现大的问题,只是桥面一些地方有锈蚀。”徐俊说,这些小病害对结构安全影响不大,是否对结构耐久性有影响,还需进行严格的数据分析后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