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坝式路堤”状的“宁波市民爱心桥”。
因为有“爱”
来到贾家屲的第二天,严意娜就走上讲台,她负责教三至六年级英语和音乐,一周课时二十几节。教材由自己准备,上课内容、教学方式,都由自己设计。由于严意娜的悉心教授,孩子们成绩提高很快,学习劲头高涨。
在收获的同时,严意娜发现,这些生活在高原上的孩子们,与他们的祖辈、父辈一样,渴望知识。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女孩,因为妈妈是聋哑人且精神有障碍,无法料理家务,她除了要承担起妈妈的那部分责任,还要帮爸爸干农活、照顾妹妹。
女孩每天一大早起来,喂牲口、干农活,还要烧早饭,准备好自己和妹妹要带往学校里中午吃的口粮,然后才匆匆赶往离家有40分钟路程的学校。晚上到家又是重复早上的活。即使这样,女孩还是坚持上学。
发现是接二连三的。渐渐地,严意娜领悟到,自己的那些“发现”,实在隐藏了太多的“美”:
“这里的孩子和家长给了我很多触动,那是苍茫的黄土高原培育出来的纯洁与坚强。他们活得简单而真实,但比我们更懂得生活的真谛。有一双勤劳的手,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张永远微笑的脸……”
黄土坡上的人们生活是简单的,但一旦你深入其中,就会发现,那简单里其实蕴含着很多复杂的元素。高原是辽阔的,可它又是值得细分的;高原是粗犷的,它同时也是细腻的。
那是刚到贾家屲不久,严意娜因为看到孩子们基础薄弱,但又愿意学,所以一段日子里放学后她总是尽量多留孩子们在学校一会儿。意外的是,严意娜收到了一封“提示信”。一位老者这样告知严意娜:
……我想把我的心里话如实地告诉给你,咱校的学生很多要翻山、过河,跋涉数里崎岖山路才能到家。好多路都在陡峭的河坡上,或者悬崖边上。黑夜走,太不安全。听说夜黑了,还有些学生好奇地举着火把玩耍回家,若不提醒,这些孩子万一回到村里,把火把乱扔,场院门口尽是柴草垛,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特别路远的学生能否留得不要太晚。尤其是月黑时候……
读罢老人的来信,严意娜禁不住潸然泪下。虽然“失责”出于“尽职”,但严意娜还是狠狠地自责着。因为自责而流泪,但更多是感动——为老人的坦诚,以及他默默的关注。
之后,严意娜顶着高原凛冽的寒风,将凡是学生们需要翻越、跋涉的山道与沟壑,都亲身体验了一遍。上山下山过程中,摔倒过好几回。有好几次差点上不了坡,还是学生给牵引着上的山。被学生的小手拉着,严意娜感到浑身暖暖的。
严意娜说:“这些孩子都很朴实,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他们心里的话,我都听得懂。”
孩子们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叫《去郊游》,可他们没有一个出门旅游过。课外活动时间,严意娜领着他们来到学校附近的空旷地,让他们看远方的山路,告诉他们什么叫“郊游”。
因为有爱,严意娜更愿意替孩子们尽量多地寻找快乐。2010年元旦前夕,严意娜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台“迎新晚会”,这也是贾家屲小学的第一个迎新晚会。在欢天喜地的迎新过程中,孩子们留下了激动的眼泪。严意娜说,我们也请来了家长,很多家长穿了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有位家长在发言的时候手一直在抖。
这一天,这一刻,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他们都会永远铭记。而最受感动的,还是严意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