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篇】
让员工成为“二东家”
众所周知,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是企业用工稳定性的关键。而真要做到让每个企业员工都以企业为家,却也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对此,慈溪有家企业却正尝试着从制度上,让每个企业员工成为企业的“二东家”。
这家企业就是慈溪的宁波嘉利机械实业有限公司。1月25日,当记者前往该企业的厂区采访时看到,尽管其他不少民企正为用工不足而忧虑,这家企业的车间仍然秩序井然,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也非常高。
“对我们的员工来说,这个企业就像是自已家的一样。”嘉利机械公司的工会主席张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夸赞公司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张主席介绍,为了给员工们家的感觉,让他们对企业有好的归属感,嘉利机械公司制定了许多政策。
“比如‘企业设备归员工’,就是我们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的一项新举措。”据介绍,企业设备“归”员工后,由员工使用和负责保养。到期后的设备,所有权就真正“归”员工了,员工可以自由决定设备的去向,甚至可以卖掉设备。如果企业还要使用,就要向员工支付租金。
记者了解到,早从去年4月份开始,该企业就在针阀车间确定了9套设备先行试点,并与相关员工签订了试点协议书。半年来,签下设备的员工对设备无论是使用还是保养都很上心。“设备变成自己的,用起来不自觉地就会特别小心仔细,机器保养得好了,加工出来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有了提高。”针阀车间的一线员工庞成相告诉记者。
此外,为了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嘉利机械公司还执行企业利润“三七分”的制度,并以此作为提高员工工资水平的方式。“企业实现利润每增长1%,员工就能拿到其中的0.7%。结合我们企业以计件加工为主的特点,这0.7%的利润就体现在员工次年的工资增长上。张主席介绍称,“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员工‘二东家’的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员工的工资也能够实现合理的增长。”
据该企业统计,2007年12月一线职工平均工资为1458元,到2010年同期则上升到2050元,3年增长30%以上。
上百家民企推行工龄工资
每多干一年即可多增几十元工资
来自湖南的外来务工者小徐是慈溪一家家电企业的普通家电装配工。但干同样的工作,小徐的工资可以比那些新来的每月多200元。
小徐在这家企业工作已满5年了。按这家企业的规定,外来务工者在该企业中做满一年后,企业每年将为员工多发50元每月的工资。“这部分工资,我们都把它叫做工龄工资。”小徐说,正因为有这笔钱,他没有太好的机会就不会想跳槽。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稳定企业员工的好方法,以往只在国有企事业单位里才有的“工龄工资”制度,眼下在宁波慈溪等地一些民营企业中已颇为常见。
“目前慈溪市至少已经有100多家民营企业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工龄工资。”慈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说,这些企业一般都是对工龄1年以上的员工每月多发20元至50元的工龄工资,之后逐年再递增。
此外,也有企业将工龄工资与企业内部职称挂钩。“我们企业员工也发工龄工资,但这个工龄工资只是每年增加5元至10元。不过,我们会对在本企业工作满3年以上的员工评定技师职称,评上的员工工资即可每月加300元,这就比较可观了。”沁园集团一姓叶的负责人昨天这样告诉记者。据他介绍,他们的这种技师评定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职称评定不同,只在他们公司内部有效。“一般来说,在家电一线岗位上工作满3年的员工,70%就可以凭自已的手艺考上技师了。这样,他们可以拥有更高的收入,企业也拥有了稳定的熟练工人,两全齐美。”他说。
宁波晚报记者 周立明 史娓超 通讯员 龚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