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3-02 07:10:00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宁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预计201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97%左右,继续向着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稳步迈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12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保持1万美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71.7亿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4万标箱。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具有宁波特色的临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010年的4.2∶55.6∶40.2。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带动和创新驱动趋势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如期完成规划目标。城乡区域统筹取得积极进展,“中提升”战略深入实施,中心城区辐射功能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象山港区域保护力度加大,统筹余慈地区步伐加快,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顺利推进。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到201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0166元和14261元,年均增长11.6%和12.8%。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服务型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文化大市和“平安宁波”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协调性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市功能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和平台上。

  (二)发展环境

  纵观国内外宏观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产业转移深入推进,这使得外向度极高的宁波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市经济发展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继续长期向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宁波开拓国内市场、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我国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态势进一步凸显,区域竞争更为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更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为艰巨,社会矛盾不断增多,这对宁波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宁波实际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全市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港口资源、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等具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物质条件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统筹任务繁重,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改革攻坚更为艰巨。

  总体上,“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处于较快增长期,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城市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社会建设进入强力推进期,生态文明进入全面提升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