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李如成代表:增加慢病治疗药满足患者需求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3-08 08:17:01

全国人大代表李如成。

  基本药物实施后,部分药品的药价下来了,但为什么有时候买药却反而不如以前方便了?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国全面推开之前,浙江首批试点县(市)区先体验。老百姓得了实惠,也遇到了麻烦。全国人大代表、宁波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成把浙江老百姓的困惑带到了全国两会,并递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

  问题

  常用的药在家门口配不到了

  李如成在调研中发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费明显下降,滥用药物现象出现好转,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但实施过程中也渐渐暴露出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华光城社区的一名居民曾反映,以前自己常在卫生服务站看病配药,最近突然发现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安博诺”,在社区卫生站配不到了。因为现在基层卫生服务站只能配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及一些补充药品,“安博诺”不在这些药品之列,只能在医院开好,再到药店去配。

  此外,不少社区医疗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优势专科,有着固定的患者群,全部使用规定的药物后,这些专科医生可选择的药品限制多了。

  慢病药物不足专科萎缩

  李如成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慢病、专科药物品种不足和专科萎缩问题。

  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种类为307种,浙江省增补非基本药物目录150种,区域增补非基本药物目录50种,总计507种。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数十种因疗效问题、副作用的问题已在浙江省消失多年,或因价廉无利润而停产,被其他新药替代。

  其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群众普遍对药品质量要求比较高,而且乡镇卫生院普遍规模大、设备高档、科室齐全,相当于不发达地区县级医院的水平,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群众无法就近配到自己需要的药品(特别是慢病药品),转而去附近药店购药或去市级大医院就医,但是农保又无法报销,既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加重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也不利于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更不利于分层医疗和逐级转诊制度的建立,造成潜在的医疗秩序的混乱。而由于专科药物的匮乏,已经培植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批农村特色专科,将面临萎缩和人才流失。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