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里人一样清洁便利地生活,一直是农村人的梦想。早些年的农民,满足于有灯亮、有电扇转的生活,可现在的农民除了生活质量的改善,还有创业的需求,精神生活的追求,需要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供电服务。
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我市电力部门共投入36.6亿元对全市2400多个村进行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投建规模相当于重建了一个农村电网。
宁波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市验收的副省级城市,且新农村电气化建成总量位居浙江省第一。
3月1日,在浙江宁波新农村电气化市考评验收大会上,验收组宣布宁波通过了新农村电气化市的考评验收。这意味着宁波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市验收的副省级城市,且新农村电气化建成总量位居浙江省第一。
2006年至2010年,5年不到的时间,我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突飞猛进,农村电网焕然一新。截至2010年年底,我市共建成9个电气化县,129个电气化镇,2491个电气化村,9个涉农县(市、区)全部通过新农村电气化验收,全市实现县县电气化,镇镇电气化,8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实现村村电气化,全市电气化村比率达到了93.4%。
用电力部门的话说,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可圈可点,但是对于不少市民来说,这些数据却是有些云里雾里:什么是农村电气化?为什么要进行农村电气化改造?这些改造的钱来自哪里?“新农村电气化”到底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变化?是否真正给百姓带去了福音?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我市电力部门,并来到几个通过验收的电气化村,亲身感受电气化建设给农村、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每户可同时安装6台1匹的空调
足量供电让农家生活不输城里人
3月,正临桃树枝头春意闹的季节,记者来到奉化市最后一批新农村电气化改造的村庄——莼湖镇黄贤村,远远望去,该村灰砖灰墙的乡间别墅鳞次栉比,所有的电力设施整洁而美观,成群的百年老樟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村里村外呈现出一片祥和富裕的景象。
“新农村电气化是什么?就是要让我们农民的生活过得跟城里人一样,早些年我家里买了个空调,但电根本带不动,一用就跳闸。现在好了,别说空调,就是办个小型加工厂,电也没问题了!”黄贤村村民林崇民说。
走进林崇民家里,电冰箱、电视、电脑、电风扇等电器一应俱全,厨房里,老人正用电磁炉准备午饭。对电气化改造前后的变化,林崇民说:“原来只有客厅有空调,去年夏天卧室也增加了一台空调。因为村里的电线比原来粗了三倍,家里的电表功率也增了两倍。以前电压不稳,用不上电器,大家只能玩扑克、麻将打发时间。现在用电好了而且想用就用得上,买来的电器再也不是摆着作样子了。”
在宁波,因电气化而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的农家远不止林崇民一家。截至2010年底,我市共建成9个电气化县,129个电气化镇,2491个电气化村,全市电气化村比率达到了93.4%,这些地方的村民,都已开始享受电气化带来的幸福生活。
“现在的富村真是不少,有钱的农民们不仅住别墅,享用各种高档家电,而且对居住环境想法多多。他们要求住宅区电力线路无杆化,布局走向合理,并希望电力部门的服务与城里无差别。”宁波电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迎合农家的这一需求,农村电气化改造,最大的追求之一就是农村、城市用电无差别化。
据了解,我市从2006年开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以来,共新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9座、110千伏变电站60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新增容量超过2000万千伏安,增长了1.28倍,其中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全市电网投资规模与建设速度名列全省第一,五年实现电网规模翻一番。全市新农村低压村级电网建设共投入15.93亿元,相当于重建了一个农村配网。
据统计,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平均每户农户投入1800元。值得一提的是,全部资金都是由宁波电业局专项预备资金和下属各供电局自筹融资组成,未向农村老百姓收取任何费用。
目前,我市每户农民平均配电额度为6千瓦左右,与普通城市居民持平,也就是说,每户农民可同时安装6台1匹的空调。
“在电气化改造过程中,农村客户端的容量配置均按城市标准,与城市居民用电全面接轨。配置提高后,农民2010年到2015年不愁没电用了。”宁波电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以来,农村配电容量增幅73%,线损降低3%,基本消除了困扰农村老百姓用电的低电压问题。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2007年至2010年,我市农村家庭平均每年少停电16小时,到2010年底,农村家庭低压电压合格率达到了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