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点亮宁波农家新生活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3-16 11:21:35

  用电量保持了13.5%的年增速

  电网改进让农村变成“聚宝盆”

  在宁海桑洲镇龙潭村,“茶农”麻承和、麻春香夫妇俩在宽敞的新房接待了记者,带院子的三间三层新楼房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2007年龙潭村通过电气化改造后,我们从村里承包了300亩有机茶园,办起了茶叶加工厂,2009年,茶园的200多公斤精品望海茶很快被上海、杭州、北京、江苏等客商订购一空,净赚了20多万元,2010年又赚了30多万元,家里的日子真是越过越顺溜!”麻春香说起这几年的收入,喜笑颜开。

  然而回想从前的日子,夫妇俩都说是“守着宝山过穷日子”,因为线路陈旧老化、低电压问题严重,采茶的月份里,只要村里多几户茶农开机器烘焙茶叶,线路就立马跳闸,好不容易等电来了,新鲜的茶叶早已变了色,一家子一整年的盼头就这样熄灭了。

  自从2007年龙潭村成为第一批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村子后,在充足的电力供应下,村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目前全村建立了“猪—沼—林—茶”生态有机茶发展模式,已开发生态茶园2000多亩,龙潭村终于从贫困窝变成了聚宝盆,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

  “我们村从一个人均月用电量不到5千瓦时的贫穷渔村,发展到如今有1100万集体资金的富村,全靠电网建设及时推动了村级企业发展。”宁海县茶院乡毛屿村的村书记杨谋罗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也有着深刻的体会。

  2006年前,毛屿村仅有3台空调。2007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仅2008年一年,全村空调就猛增到256台,20多家企业的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电,是这个村的致富杠杆。

  而象山县西周镇荷欣村自从搭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这趟“特快”,从一个山区移民村迅速发展成为拥有3家上亿产值建筑公司的全面小康示范村,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新农村电气化建成的高密度、多布点农村供电模式,有力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

  据统计,2007年至2010年,我市农村居民用电量保持了13.5%的年增速,农村一般工商业用电量增长34.28%。即使在2009年全市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全年全市农村居民用电仍增加2.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5%,全市农村总售电量增加1.5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4%,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4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0个,市级农业产业基地8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1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41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达64家。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41元,同比增长10.4%,增幅高于城市。

  与此同时,宁波农村供电水平不断实现质的飞跃,2007年至2010年,农村供电可靠率从99.61%提高到99.79%,保障了乡镇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各类经济养殖业的高质量用电需求,农业用电量增长76.44%,农村用电负荷密度由每平方公里65千瓦增至122千瓦。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