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民国纸币上的英国古画取景地在江北慈城彭山浦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3-18 07:41:34

英国古画《宁波的棉田》

本报记者昨天拍到的彭山浦风景

民国钞票上用了英国画家描绘宁波的古画    2011-03-16

  168年前,英国著名画家阿罗姆出版了一本关于18世纪末中国国情风物的画册——《中国:那个古代帝国的风景、建筑和社会风俗》,画册中,一幅名为“宁波的棉田”的画成了西方人对宁波的第一印象。该画在1928年荣登当时劝业银行发行的纸币。这个西方公众脑海中的第一个“宁波印象”究竟画的是哪里呢?近日,记者走访专家和村民,终于在昨天揭开了谜底——画的就是江北慈城彭山浦。

  棉田成了西方公众的第一个“宁波印象”

  1793年,中国处在乾隆末年,而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方兴未艾,各界人士迫切希望拓展海外贸易,于是,在这一年,英国派出马嘎尔尼使团到访中国,试图揭开这个东方大国的面纱。这是西欧国家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

  因相机尚未诞生,使团带上了当时英国最有名的写实主义大画师亚历山大。

  使团除了考察北京外,还经京杭大运河南下,对东南沿海做了大量考察,考察对象包括我国的民歌和植物。这些情况在亚历山大的画里都有呈现。“宁波的棉田”就是众多画作中的一张,但因画师在画面下方仅做了简单注解,所以取景地究竟在哪里成了谜团。

  画师亚历山大用西方的写实手法绘制的中国风土人情,成为英国上层了解中国的窗口。该系列画作后被英国另一位画家阿罗姆作为题材,绘成水彩画,并于1843年结集出版,影响欧洲,成为西方公众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画册中“宁波的棉田”成了西方公众脑海中的第一个“宁波印象”。

  专家推断取景点在慈城彭山浦

  画作正下方有注释:“Cotton Plantations at Ningpo”,汉语译为“宁波的棉田”。那么在宁波究竟有没有棉花田呢?亚历山大为什么要选择这里的棉田作为自己画作的内容呢?

  记者查阅相关史书了解到,明清时期,棉花种植区主要在苏南、华北,但在当时,外国人并未被获准进入这些区域,所以他们只能参观宁波的棉田。

  据方志记载,在18世纪和19世纪,宁波也曾大面积种植棉花,只是规模无法与苏南、华北相比。

  《古镇慈城》主编钱文华认为,棉织品是英国人最想采购的物品之一,他们在宁波发现棉田后,必然不会放过,于是便画入画作中。

  在宁波有种棉花历史的地域集中在慈溪旧县区域内(包含今天的慈城镇)。“宁波的棉田”这幅画的取景点也应在此范围。于是钱文华断定,画作的取景点应该在慈城彭山浦,因为这里除了可以种棉花,还有宝塔,还有与画面中的山水相吻合的风景。

  昨天,在彭山浦,村民告诉记者,在他们的记忆里,这里确有棉花种植,尤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盛。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