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画师是沿水路前行的
外国使团来考察,正常情况下应该走大道。综合相关史料可知,在清代,来往宁波与杭州间,主要走水路,而慈城正是这条水路的必经之地。
钱文华说:因为姚江浪大,不宜行船。从杭州出发来宁波的船只必要走慈江。在慈城西面的慈江旁,有座小山,即彭山,彭山上有彭山塔,建于明代,山下有溪流、良田,良田内有棉花。外国使团路经此处,见此风景随即画下,也顺乎常理。而除此之外,宁波区域内,有塔、有山水的地方多在偏僻之地,没有机会进入使团成员的视线。
九旬老人看画忆起宝塔旧貌
昨天,彭山脚下杨支桥村11号,九旬老人吴师傅看到古画中的宝塔后说,这正是旧时宝塔的模样。他说,山上宝塔其实是在寺庙中,寺庙的围墙是环绕着小山的,和古画上描摹的一样,寺庙围墙上有两个“洞”。
吴师傅进一步解释说,其实那不是门洞,而是旧时唱戏的戏台入口。旧时唱戏是在庙里唱的,小时候自己也常去看,演员们都在这两个门洞换好衣服后走出来。
虽经历了200多年沧海桑田,但记者来到慈城彭山脚下时发现,彭山塔犹在,而山下河流仍在轻轻流淌,其蜿蜒曲折的样子亦如画中所绘。塔后的远山大部分还在,只是有几个在画面中有的山头,现在被高速公路取代。不过,在地方志中,这些山还有记载:“(慈城)西山如虎,雄居城西。”
慈城镇居民周师傅来电表示,画师应是站立在彭山西面,面东而作。《古镇慈城》主编钱文华也认同这种观点。而记者现场查看也验证了上述说法。
宁波晚报记者 张全录/文 见习记者 许天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