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
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竞争力水平居于国内同类城市前列。到2020年,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主要任务
推进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提供高位均衡的义务教育,做强优质多样的高中教育,深化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内涵提升的高等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建成关爱融合的特殊教育,打造特色品牌的民办教育。
为促进宁波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昨天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宁波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报选取了6个教育关键词,从服务提升、公平均等、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为读者进行解读。
关键词:教育服务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重点培育资助建设10个市级及以上继续教育示范基地、10个高端继续教育培训品牌、30个继续教育特色项目;鼓励并支持中等和高等院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专门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培训,使培训规模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构建开放式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试行“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建立“学分银行”。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新建1-2所市级老年大学,各县(市)区至少建成2所独立设置的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中心)。
加强服务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培育与宁波支柱产业及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海洋高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到2015年,基本建成20个特色学科、20个品牌专业。到2020年,一批特色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进高校实验室与企业共建共享,争创5-1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教育公平
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新标准化建设,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山区海岛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制定宁波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到2015年,县域内实现高水平均衡发展。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改进和加强薄弱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提高师资水平。积极推广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办学、名校与薄弱校联盟等模式。
建立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到2015年,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区应达到12%以上。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投资、家庭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公共财政投入方式,建立以公共财政普惠和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拨款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扩大省等级幼儿园的招生覆盖面,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全面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做到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无偿交付使用,并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采取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加快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到2015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所省二级及以上的中心幼儿园。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到2015年,有80%以上的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达到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
全面加强特殊教育。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到2015年,义务段、高中段特殊教育学校分别按不低于同类普通学校的10倍、5倍标准安排财政生均公用经费。
用华尔兹迎接春天
昨日,在华丽优美的《春之声圆舞曲》中,宁波外事学校近2000名学生,在学校中心广场中翩翩起舞,向春天致以亲切的问候。该校用交谊舞替代课间广播操,让学生在舞曲当中获得美的享受。通讯员高延丰见习记者成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