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网络传播》点评中国宁波网《对话》:坚持对话理念 打造对话平台
稿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 2011-04-18 17:17:16

  坚持对话理念 打造对话平台--中国宁波网《对话》栏目的运作

  作者:闵大洪

  在中国网络媒体的阵列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地级城市新闻网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强兵。2001年创办的中国宁波网又是其中佼佼者,始终立在潮头,保持着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态势。

  2002年2月,一个全新形态的新闻互动栏目《对话》上线。它以百姓议政官员问政为特色,以全媒体记者互动和论坛互动为基础,以视频与文字同步直播为主要传播方式,让网友与嘉宾面对面互动沟通。如同如何事物一样,《对话》走过了初创期、发展期。从2006年起栏目基本实现了每周一期的播出频率,从2008年起则每周平均播出一期以上,截至2011年3月底,共播出了417期。该栏目在九年中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扩大,传播形态不断创新,成为中国宁波网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品牌栏目。

  中国宁波网是一个名称中带有难得的“中国”字头的新闻网站,但这也让网站倍感重任在肩。从《对话》栏目九年的努力可以看出,它证明了自己不仅是对话理念的坚持者,也是对话践行的推动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有所担当,不辱使命。

  《对话》的坚持

  对话的初始涵义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注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今天对话已成为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再扩而大之,其范围已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党派的种种言语交际行为和方式。从历史发展来看,凡是对话普遍、充分的时代,一般来说都是政治开明、思想解放的时代。因为按照相关理论,对话的对立面是独语。在专制时代,往往是独语取代了对话并成为社会的主导话语形式。“传统独白式的领导理念强调人治,以领导者为核心和主导,领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控制与命令,广大的被领导者只能追随或服从领导者,被领导者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对话式的领导理念则凸显和张扬居于多数的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领导理念从独白到对话不只是一种言说方式的转变,而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革,是现代性的超越”。【注1】在中国的改革向纵深发展之际,《对话》的创办,反映了中国宁波网敏锐感觉到了对话时代的到来。

  从媒介特征和功能来看,在纸媒时代无法实现实时对话。在广播电视时代,无法充分地实现实时对话。只有到了网络时代,才能实现充分的实时对话。中国宁波网于2001年6月创办后,仅8个月后,就利用当时已具备的网络技术,搭建起了对话平台,将对话理念转变为对话现实,显示了中国网络媒体的担当。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观点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多元的斑斓景象,对话应成为社会运行中的一个普遍理念。今天的中国又处于一个矛盾凸现期,对话更应成为社会各方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的一个有效机制。

  对话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双向互动过程,因此,对话平台一定要具有包容性,要让社会不同层面和群体都能在上面发声并进行充分沟通。参与对话的双方和多方,要相互尊重,对话应该是真诚的、坦率的、平等的,任何一方不能采居高临下的姿态。对话的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它决不是一种话语表演或游戏,一定要体现出社会价值。

  在社会各方的对话中,政府与公众间的对话最为重要。因为如果政府拒绝各种形式的对话,改革的共识几无可能,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途中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宁波网总编辑田勇在谈到《对话》的宗旨时,有着如下表述:“旨在构筑政府与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旨在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注重从市民最直接的利益入手,聚焦市民最关注的焦点话题,反映社情民意,成为党和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渠道”【注3】。田勇在这里用了平台、桥梁、渠道等不同表述,但强调的是同一个意思。

  中国宁波网执着地坚持对话的理念和出色地把握对话的原则,因此在运作中力求达到“问政零距离”的境界,实现“对话常态化”。《对话》从最初的《对话·热点民生》、《对话·问政进行时》两个板块的基础上,在2008年和2010年又拓展出《对话·网上新闻发言人》和《对话·网上发布厅》两个板块。这四个板块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形成了较完整的对话常态机制。宁波市党政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基本上都在栏目与市民作过交流,而市民可以针对政府的施政坦率地提出批评、建议。2009年3月和4月,《对话》先后邀请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和市长毛光烈走进直播室,实现了宁波市最高党政领导与网民的在线交流。这场对话在线网民人数分别超过31万和30万,页面访问量累计达到250万人次,网友留言5000余条。访谈结束后,网民反映较多的问题被分解落实到55个市级有关部门、11个县(市)区以及有关方面,要求限期答复落实解决。“网民(市民)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妥善地解决民众的诉求,有效地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扩散之前——这就是网络民意、网络民声、网络问政、网络对话等栏目的运作模式。”【注4】《对话》正是通过有效的运作,达到了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的目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