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大学生"赛扶"故事:每个项目都是"实打实"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5-01 08:34:22

学生们在四明山区搞调研。

  今年的4月8日晚,温家宝总理视察了宁波诺丁汉大学,就在总理即将返回时,两位学生迎了上去,热情地告诉总理:“我们是赛扶社团的成员,去年得了赛扶全国总决赛冠军、赛扶全球世界杯亚军。”总理听了十分高兴,一面祝贺赛扶社团获奖,一面勉励同学们要注重创意思维,努力实践。

  赛扶(SIFE)是一个全球性的非盈利大学生组织,他们的口号是“改变世界”。成立于1975年,总部设在美国,在全球45个国家共2000所大学拥有独立运行的学生团队。

  赛扶致力于塑造全球未来经理人,来自全球各地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活跃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尽力展示着自己在管理、财务、沟通及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才能,目的就是在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向全球知名企业推销自己。

  近两年,中国大学生参与了这个组织;而如今,宁波的大学生也参与了进来。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赛扶社团就是这样一个组织。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团呢?

  我们的故事先从这里说起——

  一位大学生偶访“人参村”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蚂蚁河村盛产人参,2008年8月的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年轻人,他就是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生殳浩丞。殳浩丞家在浙江嘉兴,父亲做药材生意。因为父亲生意的缘故,殳浩丞就利用暑假的机会,来到蚂蚁河村走走看看。

  “人参是珍贵的药材,市场销售价格很高,种人参的农民日子一定过得很富裕。”去蚂蚁河村的路上,殳浩丞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他对这个“人参村”有着很大的期待。在他的想像中,“人参村”的村民常年与人参相伴,身体会比较健康,他们会住在舒适的住房里,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

  然而,他一到那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人参村”里的村民,至今没有用上自来水,没有用上煤气,出门依靠牛车,一般的家庭年收入只有3000来元。条件好一点的人家,才有一台小小的彩电,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这就是参农们的生活吗?为什么他们守着人参宝山,却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殳浩丞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何味。

  人参当作萝卜卖的背后

  当地的人参大户赵吉刚,与殳浩丞的父亲有生意往来,于是,殳浩丞让赵吉刚带着他跑当地的人参市场。连续一周早出晚归,殳浩丞对市场做了调查,还到山上跟参农聊天,到参农的家里了解实际情况。

  一圈转下来,殳浩丞终于明白参农们守着参山,却过着贫困日子的原因。原来,种植人参回报周期很长,一支人参,培育周期需要15年~20年。村民们长年辛勤劳作,却很少与外界接触,市场信息十分闭塞,既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也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上门来收购的参商,常常是压价再压价。一支售价高达上万元的人参,当地村民出售时的价格往往只有500来元钱。

  “我们种的是人参,卖的却是‘萝卜’的价格。”村民眼里充满了无奈。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