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大学生"赛扶"故事:每个项目都是"实打实"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5-01 08:34:22

  村民们从怀疑到信任

  由此,殳浩丞萌生了想为参农们做些什么的想法。回到学校,殳浩丞就吉林人参的销售问题进行分析,写了两本资料。同时,他还想到了背后的团队——赛扶协会。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成立“参参不息”人参项目组,组员14人,由殳浩丞任项目经理,下设财务部、市场部等部门,主要工作便是帮助参农建立销售渠道,并树立品牌。这14人中大多是学国际商务与管理以及金融财务管理专业的,从大一到大三,还有在校研究生,他们最大24岁,最小18岁。2009年初,项目组分批次赴清河镇,每次都要倒几次车,光路途上就要花去30多个小时。

  殳浩丞先是说服了赵吉刚加入,并选定赵吉刚与人合作注册的集安市蚂蚁河参业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2009年6月,项目组与公司签下代理销售协议,通过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把“蚂蚁河”人参打入嘉兴和宁波两地市场。

  为了促销,有几次,他们把人参摆在药店门口向路人宣传,由于效果不理想,殳浩丞自己编了一段顺口溜,用扩音器向路人喊,整条街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

  起初,村民们对这群大学生并不信任,不肯加入大学生的计划。队员舒曼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时,我们一次又一次上门去游说,有的农户还是听不进去。到最后,我们终于说服了两三户农户。直到那些农户有了更好的回报,其他农户才愿意加入。”

  设立“蚂蚁扶贫基金会”

  殳浩丞和同伴们还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清河镇有些参农由于各种原因,生活极度贫困,生产资金缺乏。参农王桂臣由于患股骨头坏死病,行动极不方便。11年前,王桂臣种植了6亩人参,如今家里背负着6万多元债务,可地里的人参还要等4年才能收获脱手,想维持日常生活都很困难。

  在当地,还有一些像王桂臣那样贫困的参农。为了维持生计,有的参农只好提前以低价出售田头的人参。

  “一定要想办法帮助这些参农!”殳浩丞和同伴们自筹资金4万元,作为“蚂蚁扶贫基金会”的启动资金,为贫困参农提供小额无息贷款。

  2010年2月5日中午,王桂臣正和老伴带着小孙女吃饭,殳浩丞和他的三位同伴一起走进他们家的泥草房,为他带来了首笔1000元扶贫基金。王桂臣顿时眼圈红了,这些素不相识的大学生给他送来的不止是1000元钱,更重要的是帮助他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基金会第一批发放的5500元资金共帮助了5个特困户。“我们不直接把钱无偿送给农户,而是通过调查农户的负债、收入情况,参地面积、人参买卖的周转年限,计算出每年需要多少钱。不多给,不能让农户对基金会产生依赖,应该让他们自主独立;不白给,和银行不同的是,我们提供的是无息贷款,目的是帮助参农度过资金周转困难,等参卖掉赚回钱了再还。”队员温俊杰说。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