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世纪牛校走出无数名师高才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5-03 10:43:50

  牛校·名师

  柔石老师是音乐达人

  1926年2月的一天,镇海县立中学来了一位新教师,廿四五岁,高高的额头,清瘦的脸。他叫赵平复,担任国语课和音乐课老师,后来又任教务主任。他就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现代著名作家柔石。

  学生们很喜欢听赵先生的国语课。他既用教科书,又大量自编教材。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风波》等佳作都编入讲义之中。

  他知识渊博,可备课从不马虎,上课时深入浅出,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往他住处请教的学生越来越多,他索性在寝室内开起小课来,学生环桌而坐,听赵先生仔细讲析。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写作,他现身说法:“你们不要怕文章写不好,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疯人》,开始投了又退,退了又投,反复四五次,才得以出版。”在他的影响支持下,学校里出现了学生文学社团。

  上音乐课的第一天,赵先生告诉学生:“用音乐来涵养高尚的品性,音乐会使人崇高、活泼、快乐。”他要求学生识五线谱,就自己刻写了《音乐理论讲义》,其中弹琴指法画得十分精致。

  柔石不仅教唱歌,还自己谱曲作词,按现在的话说是地地道道的音乐达人。他创作的《工农歌》,学校规定每天早操前必唱,歌词是这样的:青的山,绿的水,灿烂的山河;美的衣,鲜的食,玲珑的楼阁。全世界,农工们,联合起来啊!

  歌词简短有力,琅琅上口,大革命低潮时期教唱这样的歌,就需要有一定的勇气了。

  在他的倡导下,学校举行一次“歌唱比赛会”。学生们纷纷上台演唱。最后,他在学生们阵阵掌声中登台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农夫》歌:看看农夫,怎样辛苦!早晨出门,小星密布;晚上回家,寄宿草铺;受饥挨冻,暗里叫苦!看看农夫,怎样辛苦!勤作劳动,衣食难度;被人剥削,还不觉悟;起来革命,是你出路!

  1927年8月,柔石辞职离开镇海县中,回到家乡宁海,先任职宁海中学,后任宁海县教育局长。1931年就义。

  确立柔石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地位的代表作《二月》,1929年1月写成,同年11月经鲁迅作《小引》,由春潮出版社出版。小说背景为1926年江南芙蓉镇——世外桃源般的水乡,写出了萧涧秋、陶岚、文嫂三位青年在黑暗势力压迫下,或出走、或自戕的悲剧命运。

  这一年柔石正在镇海县教书,读者自然联想,文章当中有柔石本人、镇海县中及城郊环境的影子。

  最牛数学老师胡明德爱发明

  1956年,镇海县中和私立辛成中学合并成立镇海中学,那一年在新教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年红遍宁波的“向科学进军”先进典型、原来柴桥小学教师胡明德,他来到镇海中学担任高中数学专任教师。

  一位小学教师未经培训怎么就来高中任教?原因在于胡老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奇人。他原来只读过四五年的小学,解放初在村校开始自学高等数学,经过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徐如英的面试,确认他的数学专业知识已经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拟留任杭州大学任教。

  但当时胡明德因家庭负担重,回到家乡县城,挑起了第一届高一两个班的数学课。他首先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把数学基础理论与生活实际、与物理化学知识结合,自拟了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一个个题目,来解决数学中比较深奥的基础知识。

  他又研究学生,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办《数与形》墙报,使原来怕数学的学生喜欢上数学。三年后,镇中百名毕业生参加高考,数学成绩名列全省第二。

  1962年,由他亲自从高一教起的两个班,数学单科平均分夺得全省第一名。

  1966年,大字报把胡明德列为镇中头号“反动学术权威”。他下放到农村中学,但并不因此而沉沦。他在教书的间隙为当地大队测水库、量山地,还因陋就简办起教具厂,创造出既能用于教学、又能应用于农业的简易水准仪,后改成结构更精密、质量、实用性大大提高的“游标经纬仪”,经教学部鉴定,确定为全国教育仪器定点产品,为镇中校办厂赢得了可观利润。

  粉碎“四人帮”后,胡明德被推举为省政协委员,担任副校长,1979年又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省首批七名特级教师之一。

  这个时候,经他亲自测试指导的小学毕业生施展,以高分被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录取。“特级教师与戴红领巾的大学生”又一次惊动省内外。

【编辑: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