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质监部门实施区域监管垒起质量安全"长城"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5-09 10:27:22

核心提示

  什么是区域监管?区域监管是我市质监部门为解决监管企业点多面广、鞭长莫及的现状,在工业强镇或中心镇设立基层站(所),对辖区内企业实施的以基层站所为平台,以基层监管人员为节点,由乡镇质监员、村居协管员、企业质量安全员组成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这是我市质监部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形成的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让我们先用两组数据对这种特色性的监管模式进行“勾勒”:

  279名质监一线监管人员、32个质监基层站所(中队)、148名乡镇质检员、2066名村居协管员、6102名企业质量安全员——在宁波,如今有这样一支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忙碌在企业车间。

  25大类地产食品、1000余家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5类重点监管产品、10类重点关注产品、3000余家重点产品企业、12万余台(套)特种设备……这支队伍围绕着全市的这些监管对象,展开了将监管关口前移至源头、服务重心下移至一线的质量安全创新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不断提升,各类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不断下降。

  “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作为工业大市的宁波,块状经济发达,目前有130多个产品的产销量是“全国冠军”,还有成百上千种工业产品形成了一定的生产销售规模。

  但是,在2004年之前,常有行业性、区域性的产品质量问题困扰“宁波制造”,产品质量问题成为宁波工业经济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块“绊脚石”。

  “当时的质量问题,可谓是‘按下葫芦浮起了瓢’。”据市质监局监督稽查处工作人员回忆说,作为生产领域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市质监部门始终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

  “与其像灭火队一样被动地一个接着一个开展专项整治,不如主动出击,提早布防设控,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市质监局在经过大量调研之后,决定推进以基层站所为基础的质量安全区域监管模式,建设一支面向企业、扎根基层的监管队伍。

  此前的2002年,奉化市质监局建立了我市第一个乡镇质监基层站,并组建了一支乡镇质检员队伍。2005年,全省质监系统在我市召开基层站所建设现场会。同时,宁波质监系统全面推广基层站所建设也拉开了大幕。

  基层站所的建设首先需要人员配备,可相对于数量较大的监管对象,质监系统的人手显得“捉襟见肘”。于是,县(市)区质监部门将60%以上的人员投入到监管一线,将乡镇质检员、村居协管员、企业质量安全员充实到监管队伍。

  以前,县(市)区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计量、标准化建设、名牌创建、特种设备管理等工作,每个领域有专人负责。基层站所显然不可能配备那么多人,只有通过强化培训,让每一名监管人员熟悉和掌握质监部门所有的监管业务。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市已设立并正常运作的质监安全监督管理基层站(所、中队)达32个,除个别岛屿乡镇外,日常监管的责任片区已覆盖148个乡镇街道,其中,鄞州、奉化、余姚、慈溪四地实现全覆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