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和责任主体,全市10万多家企业对于一线监管来说仍存在着较大的监管难度。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基层站所能覆盖到的地方,并不意味着监管人员能及时对企业展开监管和服务。以鄞州质监分局集士港站为例,监管范围内有1300多家企业、829台(套)特种设备,即使全体监管人员每人每天仔细巡查两家企业,所有企业跑一趟也需要数月。
面对这种情况,我市质监部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以往质量问题的内在规律,从提升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入手,突出重点进行监管,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特种设备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安全类重点产品质量和六大民生计量领域”成为区域监管的重中之重。
其中,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把重点设备、重点企业、隐患排查作为重中之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把4类食品和添加剂、重点指标、重点时段作为重中之重,安全类产品质量监管把家电下乡产品、燃气灶具、絮棉制品等产品和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预防性整治和突发产品质量事件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民生计量监管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民生计量作为重中之重。
科学的监管理念和机制,是创新区域监管科学方法的根本。市质监部门提出了“主动作为、科学监管”的工作方针,确立了“科学监管保安全”的工作目标,将监管关口前移、服务重心下移,推动预防能力建设,创新性地实施预告、预析、预测、预警和预治机制,形成日常巡查、质量抽查、执法检查、实地核查、工作督查的监管执法高压态势。
通过几年努力,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已制订完善了约150项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制度,为区域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去年,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监管软件应用推广,为区域监管插上“智慧”的翅膀,监管对象数据更加完整,监管服务也变得更加及时。
垒起质量安全“长城”过去五年,我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0.1万人次,累计发现和处置企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8000多个,消除区域性质量安全隐患60多个,整治提升质量问题较多的产业39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500余起。
“查处不是监管的最终目的,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服务地方经济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监管,依托下属多个技术机构,质监部门近年来花大力气提升服务水平。
两年多前,我市饮水机行业遭遇“内胆门”。市质监局专门成立由市局领导挂帅的工作小组,立即组织技术专家队伍,专题研究如何解决饮水机内胆重金属超标问题,通过对全市饮水机企业300余个内胆和其中近800种材质的上千次反复实验、分析,最终找出造成内胆重金属超标的根本原因。如今,由新内胆质量安全控制方案转化的标准已经成为行业推广的联盟标准。
去年下半年,王龙集团新工厂需要安装200多台特种设备,其中部分设备设计图纸关系生产工艺,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为保证企业既能得到保护,又能顺利投产,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同步介入提供服务,以分拆特种设备设计图纸的办法,对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备案和现场检查,最终解除了企业的“尴尬”。
五年来,质监部门通过专家会诊、技术攻关帮助企业、产业攻克质量技术难题有300多项,帮助1000多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单位主持、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633项,辅导845个牌子成功创下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
同时,在监管和服务并行之下,“宁波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05年的80.5%提升到2010年的91.7%,食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7%左右,有力地保障了民生健康安全,垒起了质量安全的“长城”。
宁波日报记者 周骥 通讯员 吴婧 姚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