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如何开发,如何开发才能不破海岛生态是很迫切的问题。龚国荣 摄 |
亮点之三
动力在于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宁波岸线总长1562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三分之一,其中,深水岸线有170公里,是浙江省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的良港之一。而打造“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是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寻找“蓝海”动力的优势之一。
“十二五”期间,宁波围绕港口将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按照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以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塑料、钢材、木材、粮油、镍金属、船舶等为重点,宁波将积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力争形成若干个在长三角、全国甚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到2015年实现市场交易额4000亿元以上。在大榭、北仑、镇海、余姚等地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宗散货储运基地和交割仓,培育引进一批中转、运输、配送等物流企业,形成集储存、交易、运输为一体的交易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大宗商品的区域性配置中心。
围绕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宁波还将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建立包括港口、铁路、航运等全方位的疏运网络,以推进宁波港区及其腹地发展。
-港口:加快推进梅山、大榭、穿山三个港区专业码头建设,续建梅山港区3#~5#集装箱码头、大榭港区小田湾油品码头等,新建镇海港区19#~20#液体化工码头等,力争新增5000万吨的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和600万标箱的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规划开发象山港、三门湾等岸线,适时启动田湾山港区的开发建设。疏浚石浦港下湾门航道,拓展港口锚地。推进集装箱陆域堆场建设。研究六横岛-梅山岛联动开发合作模式。研究推进甬沪宁原油管道运输走廊复线建设,加紧研究长江沿线管道运输走廊建设。
-铁路:加快宁波铁路集装箱场站和支线建设,努力形成30万标箱/年的作业能力。开展海铁联运综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建立宁波海铁联运信息平台。加快培育海铁联运市场,开通到长沙、合肥、重庆、成都等城市的集装箱班列。
-航运:加快杭甬运河及港区建设,强化与杭甬运河、京杭运河以及内地重要城市、内陆港的沟通联运。
在软实力方面,宁波还将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大力发展航运服务、航运金融、贸易金融和开放金融等服务,提升宁波电子口岸、物流市场信息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
【专家点评】
“这几年,有一件事让宁波人心绪难平:尽管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但效益始终没有突飞猛进。症结可归结为‘酒肉穿肠过’。宁波港只得到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装卸费,而这种情况,将在未来迅速扭转。只有从‘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战略性转变,构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才能使宁波真正形成‘商贾云集地’。” ——农贵新
亮点之四
让科技兴海梦想照进现实,先培育人才
如何让科技兴海梦想照进现实?昨天公布的《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海洋科教人才培育的目标。
目前,我市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达2000余人,在航海航运、海洋养殖、海洋生物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但与青岛、大连等城市相比,宁波海洋专业人才还是太稀少。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作了详细部署:与国家海洋局战略合作,强化海洋生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若干重点学科建设,共建海洋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加大涉海类教师的培养力度,在甬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校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资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扶持在甬高校海洋经济相关专业、学科,发展港口物流、航运航海、海洋生物、现代养殖、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专业,争取在涉海类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本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等建设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加大海洋教育设施和研究设备的投入,提高办学质量。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对加大涉海人才培养力度也作了详细部署:探索在海洋经济和专业领域的定向招生制度,进一步扩大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比例;探索校地联合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促进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高校管理体制,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发展海洋类继续教育,深入开展岗位培训、预备劳动力培训等教育培训;加强渔民职业技能和职务船员培训。
【专家点评】
“放眼全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等新技术产业,几乎都与海洋产业相关。而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清洁能源、海洋医药与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海水淡化、海洋信息服务、海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都是国际技术创新的前沿。向海洋要能源要资源,要捞清洁能源,发展高技术海洋装备制造业,都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尽管宁波科技兴海还刚起步,但加快海洋科教人才培育,这本身就是打造‘海洋强市’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农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