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让我们共同关注“五千万元现象”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6-27 06:59:58

  “二次提升”加速转型

  日本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亚太经济评论》主编李克:“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宁波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创新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所以,企业要做强做大,不要空谈创新,更不要盲目创新,而是应该在别人已有的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提高,也就是“二次升级”、“二次提升”。宁波广大中小企业可在小部件、工艺上持续改进,这样投资风险小,收益大。另外,宁波中小企业可利用国际市场的机会,对国外的一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进行并购,短期内实现产业升级。

  市政府公报编辑部主任、高级经济师董坚成:超越“五千万元现象”,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企业要专而精、专而强,坚守自己的领地,经得起诱惑;二是提升产业链中的地位,特别要注重自主研发设计,创造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营销渠道;三是企业链共生共荣,形成区域经济的“产业丛效应”和“雁阵效应”,增强整体竞争力;四是产业导向高端化,尽快改变我市产业层次不高、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不强的现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企业发展梯队

  市统计局高级统计师王迪熙:分析对比杭州、青岛、深圳及苏南地区的一些产值上百亿的民营大企业成长规律后发现,除了少数企业是靠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积极主动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加强资本间的强强联合,这是促使企业长大的主要推动力和成功秘笈。从宁波的实际来看,当前迫切需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对内对外合作,转变“肥水不外流”的封闭思想,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合作,迎接挑战,推动企业规模跃上新台阶。

  宁波大红鹰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刘莉:跨越“五千万元”门槛,需要让年轻的企业家顺利接班,实现第二次创业。各高等院校要为“创二代”青年企业家助力,让他们和企业共同成长,创造出可持续发展、有竞争力、行业领先的企业,成为地方经济的领军人物。 

  市外经贸局综合调研处毛新斌研究员:“十二五”规划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三大拉动因素中把消费放在第一位,很明显,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扩张。因此,中小企业要看清这一方向,在稳固外销市场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市场和消费,抓住机遇把企业做大做强,使宁波企业梯队的“第一方阵”队伍不断壮大。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国经济时报》代总编辑张剑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模式”正表现出封闭化的趋势,浙江企业家精神越来越衰弱,产业创新程度越来越低,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转变旧的发展模式,而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孕育新一代企业家。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媒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营造氛围,助推其转型升级。

  时事评论员、《中国时报》原驻香港记者郑汉良:从数量上讲,台湾地区也是以本地中小企业为主,由于注重创新研发,许多企业保持了非常好的活力。宁波民营经济发达,民企发展势头强劲,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或平台期的确值得关注,宁波日报邀请社会各界进行探讨,有助于企业重新思考定位,促进加速发展。

  《中华商报》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郭丹妮:宁波民营经济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有很多全国乃至全球“隐形冠军”。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始尝试“走出去”。但是因为不了解西方文化和市场状况,还是存在水土不服现象。欧美、澳洲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宁波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可以尝试建立合作,扫清发展阻碍。

  《中国经贸》杂志记者于磊:《宁波日报》刊发的《一封企业家来信》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和全球“后金融危机”时期,媒体推出“五千万元现象”大讨论意义深远,是深化对外开放、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力举措。

  《中国企业报》宁波记者站站长朱嘉俊:聚焦“五千万元现象”实质上是为民营企业家松绑止痛,为其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呼吁一个更宽容、更灵活的政策,让他们渡过当前的难关。

  《甬商》杂志主编曹云:现在宁波的企业家群体缺少老一辈甬商那种吃苦耐劳、辛勤耕耘的精神,办企业比较浮躁,喜欢投机。此次“五千万元现象”讨论开了一个很好的题,希望能挖掘和树立一批创业榜样,让甬商300年来沉淀和积累的创业精神再度迸发出来,将创业进行到底。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