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浙东小延安”余姚市梁弄镇旧貌换新颜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6-30 12:05:36

  红色旅游带动农家乐

  横坎头村位于梁弄镇的西南部,背靠风光旖旎的四明湖南畔。“我们横坎头村因为曾是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的所在地,所以有‘浙东红村’之称。”梁弄镇横坎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志灿自豪地说。

  今天,横坎头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因为在那个峥嵘岁月,横坎头村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更因为如今横坎头村人用勤劳和智慧,把昔日的“红村”打造成了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用张志灿的话讲,这些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横坎头村盘活了红色资源。“我们围绕‘红色更红’,大力发展旅游业。”张志灿说,横坎头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60多年前众多的红色旧址,有很多就散布在该村的乡野田间。

  从2001年起,横坎头就不断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2004年开始进行浙东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的修缮工程,到2006年完成并对外开放,结束了我们村只有一个浙东区党委旧址可以参观的历史。”张志灿说,目前,横坎头村积极配合梁弄镇进行红色旅游二、三期开发,计划将浙东银行、浙东报社旧址进行修缮。

  “现在,这些旧址的居民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红色旅游景点的建设,真正把横坎头的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张志灿充满了干劲。

  在村口,我们看到一家可容纳上百人的农家乐,老板黄彭勋原本是当地一位普通的农民。黄彭勋像许多老区农民一样,耕种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而如今,他家里停着轿车,盖了三层的新洋房,每年赚个十五六万元已不成问题。

  提起搞农家乐,黄彭勋有点不好意思,当年,村干部第一次迈进他家劝他带头搞农家乐时,被他难堪地回拒了。他反问:“农家乐是什么?不懂,搞不了搞不了!”村干部不放弃,长达三年的“游说”后,村子里的第一家农家乐开张营业。

  “第一笔生意是20多人的旅游团,一次就赚了四五百元,靠以前卖菜的话,得卖上好几个月呢!”黄彭勋尝到了甜头。如今,不过6.6平方公里的“红村”,像这样的农家乐就有3家,每家年营业额都超过了100万元。

  绿水青山助推奔小康

  与此同时,横坎头村还把“红色文化”和“绿色山水”结合在一起,让游客既能感受红色氛围,又能看到美丽景色。这也成了梁弄老区奔小康的又一大“助推器”,同时也是老区第二个求变的机会。

  “围绕‘绿色更绿’,我们打造属于我们横坎头的农业品牌。”张志灿说,早在2003年,横坎头就建立了100亩的樱桃基地。自2006年起,随着樱桃基地效益的不断提高,他们积极引导村民种植,以打造村里的特色水果品牌。

  “我们与宁波农科院开展合作,在我村建立一个10亩的樱桃品种资源圃,把全国各地的樱桃品种都引种过来。”张志灿说,经过一两年的培育,挑选适合本地的樱桃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从而大大提高樱桃品种的丰富性,延长樱桃的采摘期。

  据统计,近年来,每年有80多万人次的游客从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城市赶到梁弄和横坎头。这些游客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每年近亿元的旅游收入,更让这里3000亩的樱桃、2000亩的杨梅、1000亩的桑果全部实现鲜销。

  新生代村民徐永强技校毕业后,一门心思回到老区发展。他承包的20亩田里长满了天南海北的“奇怪”农作物,有日本的网瓜,也有美国的桃子。徐永强很有感触,十几年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如今,更多的经济业态扎根老区,过半的新生代都回到了村里,生鲜的面孔,亦是生鲜的创富动力。

  下一步,横坎头还将在发展经济上有新对策。“我们将充分整合本村红色、绿色、古色的特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不断拓宽发展视野,切实打造出旅游新亮点。”说起对未来的规划,张志灿心中自有蓝图:“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努力将红村横坎头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