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独具特色的文化墙。
社区里的小公园其乐融融。
“七一”前夕,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进京参加全国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温家宝总理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亲自为她颁奖。随后,在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上,俞复玲又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发言交流,介绍了划船社区近10年来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得到习近平副主席的充分肯定。
划船社区的管理模式,缘何能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记者昨天走进划船社区,采访其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进社区自治方面的举措和经验。
样本概述
一“网”情深,3891户人家同舟共济
划船社区,一个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老社区,不具备任何“先天优势”,却炼就“连年先进”。纵观社区变化,唯有先进党组织及党员的引领。“网”,由一名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结点一步步编织而成,将社区居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点滴小事谱写了党群之间的深情。这个“网”由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为起点,首先团结发动了社区里所有的党员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随着时代变迁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吸收了驻社区单位的优秀党员参与,由此成立党建共建联席会,“网”又张开一层;了解居民需求,主动为居民提供服务,“网络”中凸显出来的特色队伍构建党员服务立体网格……这个“网”还在继续编织。
划船社区总共有3891户人家,正所谓众人划船,同舟共济,社区发动成员,建立了“社工+党员+居民”的服务模式。社区有13名社工,每人联系300户,每月走访20户,当好片区“服务员”;800名党员组建“七彩人生”和“阳光八号”党员品牌服务团队,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40%的居民依托邻里互助中心,开展互动服务,齐心协力解难事。
社区在每个楼宇建立一个党总支,12个楼群建立了党支部,39个楼道建立了党小组,由党员组成的网络遍布社区各个角落。
除了陆续在社区层面建立的党员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姐妹话聊室、民间巧手吧等6个特色服务室之外,社区居委会又分层分类优化服务,打造了养老、就业、健康等3个“10分钟服务圈”,无偿或低价提供8大类54项服务。居委会还为社区2300多名老人免费安装了“一键通”求助机,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安全感和便利。
社区打造“民情日记”问需于民,民意恳谈问计于民,民主听证还权于民。比如,在社区背街小巷改造前后,共召开听证会60余次,采纳意见300多条,使工程提前10个月完工,做到了“零纠纷、零上访”。
“立体网格”党员服务体系的构建,浸润着汗水,换来了社区的和谐。划船社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模范居委会、省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等55项省级以上荣誉。
当事人自述
“你把群众举过头顶,群众就会把你高高捧起”
当事人名片:俞复玲,江东区划船社区党委书记,在从事社区工作这10年中,她赢得了党员群众的尊敬和信赖,被称为“贴心的社区当家人”、“无私的小巷总理”。
社区工作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你把群众举过头顶,群众就会把你高高捧起”,在社区工作中,我们始终站在第一线,深入居民。
在老小区普遍存在的物业费收缴难问题上,以前居民与物业公司的关系长期紧张,30%都不到的物业费上缴率吓跑了不少物业公司。居民享受不到相应的服务而拒缴物业费,物业费不够则维修施工举步维艰,物业公司、居民不断摩擦,形成恶性循环。我们提出,替物业公司收缴物业费,要求党员带头缴费。在逐步收费的同时,困扰日常生活的化粪池堵塞外溢、车棚进水等问题也在居委会各项措施推进过程中同步得到缓解。物业费的收缴率,从原来的30%一路飙升到了97%。
在充分了解民情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认真汇总整理,并按照轻重缓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督促解决。几年来,我和社区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社区的每一户家庭。我们和居民促膝谈心,详细了解群众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居民的思想动态,坚持每天记一则“民情日记”。一年下来,“民情日记”密密麻麻写满两三本。一本本“民情日记”,也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