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感受
生活在这里,幸福!
63岁的李翠香,是一个因癌症切除了五分之四胃的病人,但她也是划船社区越剧团的艺术骨干,排练起来从不怕累。“住在划船社区很舒心,相比物质而言,精神更是一种特效药。”李翠香说,尽管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可自己在社区里也有一番“事业”。
和李翠香一样,社区居民感到生活很幸福,独居老人每天早上有邻居来问候,谁家有了困难党员带头帮忙,邻里之间有了纠纷也有“老娘舅”来化解……
划船社区的“老娘舅”们和别的调解组织不一样,他们除了化解矛盾,还要经常分享、讨论调解经验,下一次碰到类似问题,就有了借鉴。一位独居老人因子女对其不管不顾,常常嚷着找社区要饭吃,还扬言要死给大家看。“老娘舅协会”会长费孝康10多次找他子女苦口婆心做工作,帮老人找回了亲情。老人说:“老娘舅比亲娘舅还亲。”这样的“老娘舅”,社区里有60多位。
70多岁的老党员朱桐英生活在划船小区已将近30年了,看着社区一天天、一年年变得更好觉得异常自豪。她说,一些新小区硬件设施底子好,可居民之间的联系也真不多,物业公司收了物业费,就再也见不着面。不像我们这儿,一有事儿,大家碰头商量商量,啥问题都难不倒人。居民相互之间的学习氛围也交关好,生活在这里,幸福!
东南商报记者 徐叶/文 唐严/摄
点评
社区自治离不开党组织
划船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高,社区事务有人管,居民困难有人帮,老墙门互相关照,老百姓互相学习,透着一股温情。居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社区的主人,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社区的概念,不单用居住地域来划分,重在用价值认同和精神归属来划分。如果人情冷漠,利益冲突,怨气横生,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市民,相处不易,何谈“大家庭”温暖?划船社区原先也有不少矛盾,从当初连物业费也收不起来就可见一斑。改变局面,谁来牵头?可喜的是,在这个关头,社区党组织就像舵手,带领众人划船,难题逐步迎刃而解。
人们常提社区自治,这个“治”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过程的“治”,即有组织的治理;一是作为结果的“治”,即由乱到治的有序状态。居民的力量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凝聚起来,需要通过党员带动起来。群龙无首的无政府主义,不可能是有组织和有序的。划船社区正是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形成立体化、网格式的党员服务体系,带动了居民、社工参与到社区自治和自我服务中来。
其做法和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有三:
第一,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惟权力,而是确立党的威信不倒。权力更多的体现为强制色彩,而威信更多地体现为社区认同。划船社区党委带领党员、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变管理为服务,居民群众所以信得过。
第二,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摆架子,而是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基层治理尤其需要密切联系群众,保证群众的主体地位。划船社区的一本本“民情日记”,及时把握民情,了解民愿,聚集民智,解除民忧,在党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第三,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是他治,而是落实居民自治不变。社区事务由居民说了算,党组织不越俎代庖。在党的领导下,划船社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社区背街小巷改造前后召开了60余次听证会就是明证。
袁志坚